同行的良培兄,深谙农贸市场套路的老炮儿,见宣恩的老农在路边卖一堆瓜菜,便挑了两个类似黄金瓜的瓜,说是要大家偿偿宣恩黄金瓜的眯道来着。
黄金瓜是杭州人的叫法,好像现在还有这种叫法的,一对瓜(图一),一过称,说3.8元,良兄付了4元,还说,不用找了,嘻嘻。
在小饭馆,点菜晚饭,候菜当口,我说,借个刨子,先切个次次,偿偿宣恩黄金瓜的滋味,可大家一致反对,说还要等回到住处再吃呢。
此时,剧情反转了,饭店小老板是个土家族,见状凑上来说,这是长在地上的,当地唤作“土黄瓜”的,又不能生吃的,要去皮炒着吃,又嘻嘻了。
我问,这瓜总该有个学名吧?他说,有的,但写法很复杂,他也写不下来。你看这事儿整的,幸亏及时搞明白,否则回到住处,刨皮一吃,全都搞僵掉了(杭州话:搞砸了),不但冤枉了老农,还坏了土黄瓜的名声,钱是小事,失节事大。
最后,提议,让老板将其中一个加工成菜,另一个就送他了,老板欣然。一会儿,还听见后厨在喊,要不要放点肉片炒,我的嗓门更大,不要,清炒即可!
片刻,端上来了一盘清炒土黄瓜(图二),味道嘛,好像就介于葫芦与土豆之间,老板凑在一旁指点江山,说当地人是要放点腊肉炒着吃,那个味道才是最佳的,我说,你劫个不早窝(说)呢……
是的,你要是不出门到处走走,咋就能遇到这些有趣的事儿!
土家族唤作“土黄瓜”的瓜
炒着吃味道类似葫芦与土豆之间
宣恩的小街边,农民的自产自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