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地里的妈妈

(2017-05-13 09:17:17)
标签:

吃麦不吃豆吃豆不吃麦

麦子

胡松涛文

分类: 胡庄子·散文家

http://s8/middle/001UDgnkzy7b2aySM1f3d

麦地里的妈妈

老家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是妈妈亲手栽下的。石榴树初春抽绿,婀娜多姿;仲夏繁花似锦,开得满院红火;红花凋谢处,一个个小石榴就膨胀起来,到了深秋,硕果高悬;寒冬季节,铁杆虬枝,苍劲古朴,又是另一番景象。树上的石榴,没有妈妈的允许,我和弟弟妹妹们是谁也不敢去摘的。我们只是放学后一遍一遍地数石榴,然后告诉妈妈,树上的石榴一个不少。妈妈说,等到了中秋节,你爸爸回来了,一块儿吃。石榴的话题成了我们这些农家孩子单调生活的一大乐趣。雨后的一天,小鸟在石榴树上叫得欢,成熟的石榴裂开了,像佳人在笑。妈妈这才允许摘下石榴。她把一个石榴分成几瓣,先让我们送给爷爷奶奶品尝,然后是我们,然后才是她自己。

我们兄妹一个个像石榴树一样长大,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妈妈并不快乐,首先是因为我这个老大。她性格要强,什么也不能落在人后。我没有考上大学,她觉得脸上无光。正是分田到户的岁月,她送我参了军,说:我受苦受累不怕,只要你们有出息。

父亲在外工作,常常顾不了家。家里分了十多亩地,全靠妈妈一个人干。春天,田野里的油菜花开得一片金黄的时候,农忙开始了。农家就是吃着新的菜籽油走进麦忙的。没有收割机,家里十来亩地的麦子就靠妈妈以及好心的邻居一镰一镰割下。麦子收进了圈,就要抓紧时间施肥、耕地和播种。一转眼,地里的玉米、豆子等农作物已经绿起来。农家开始了夏锄,就是“锄禾日当午”那种夏锄。十多亩地的庄稼都需要妈妈一锄一锄地锄上至少三遍。庄稼苗苗在妈妈的伺候下一天天长大。芝麻开花了,玉米抽穗了,豆子地里的蝈蝈叫成一片,妈妈头上的白发也愈多了。谁也无法算清那十多亩地里妈妈流下多少汗水。我知道,每一棵庄稼都经过妈妈的关怀,从播种到收获,妈妈抚弄不会说话的庄稼如同养育我们这些会说话也会惹她生气的孩子。妈妈很苦很累。她的苦楚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也许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每年我和弟弟妹妹们都会看到,在姥姥的忌日,妈妈扑在姥姥坟头上的一次痛哭,哭得人们拉都拉不起来。现在想来,妈妈心里一定很苦很苦……

http://s8/middle/001UDgnkzy7b2azaKX6a8

农闲时节妈妈也是闲不住的。纺棉织布做鞋缝衣绣花……妈妈样样在行。她善良,乐于行善。邻居家的日子过得艰难了,她总要救济一下。家门口来了要饭的,她也要给端碗热饭吃;村里有个没娘的孩子,妈妈给我们做衣服时,总是不忘给他也做一件,嘴里念叨着“没娘的孩子可怜”。妈妈在村子里人缘好。谁家娶媳妇打发闺女,剪红双喜、迎来送往之类的,都是少不了她的。

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们兄妹也都长大成人。我在部队提了干,弟弟妹妹都进了城,有了工作,妈妈的户口也由农村迁到了县城。邻居说:你妈妈吃了半辈子苦,可该享福啦。

该享福的妈妈偏偏得了不治之症。

我接到医院的诊断书,已是泪水涟涟。擦干眼泪,我曾想隐瞒妈妈的病情,但没能够做到。妈妈很快就知道了她的病情。她的精神没有垮下来,这使我又一次认识了妈妈的坚强。妈妈是个劳动妇女,信因果报应,得了病,她就想不通:“我这一辈子没做啥昧良心的事,我咋得这种病哩?天咋这样报应我呢?”我安慰她说:“周总理是好人吧,他也……”这样的话使妈妈稍感宽心,但死神的威胁她是感觉到了。她说:“这种病,我知道的,吃麦不吃豆,吃豆不吃麦。”意思是说,得了这个病,熬过了麦季熬不过秋季,熬过了秋季熬不过麦季的。种了一辈子粮食的妈妈用麦子和豆子来丈量她最后的生命。我说,谁谁谁手术后不是这么多年还好好的吗?举出一个一个例子安慰她。妈妈也是朝着好的方向希望的,希望奇迹发生在她身上。在全家的动员下,她尽管不太情愿,还是上了手术台。

手术是顺利的。手术后的妈妈痛苦地躺在病床上。面对十几亩地的劳苦从不皱一下眉头的妈妈,如今连吐痰的力气也没有。我陪床,目击苦难,目击妈妈遭遇苦难,却不能分担一点点儿。我就觉得“天”真是太不公平了。我就想,我们兄妹几个,长这么大,没有吃过太多的苦,没有受过更多的罪,是妈妈替儿女把全部苦难都承担了吧?

手术后的几个月,妈妈的身体渐渐强壮了,这增强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但是,妈妈的内心深处,对于癌症这个字眼是惧怕的。“吃麦不吃豆,吃豆不吃麦”的话,她总是挂在嘴边。手术后,妈妈从北京回到县城老家。这时,地里的玉米已经一人高了,豆子也开了花。妈妈常常一个人走走歇歇,来到城外庄稼地头,看着她熟悉的玉米豆子,一看就是很久很久。

http://s8/middle/001UDgnkzy7b2az4Q7B77

豆子、玉米收获了,麦子又种上了。妈妈的体质似乎不如以前,她仍一趟一趟地往麦地走。我们想起她“吃麦不吃豆,吃豆不吃麦”的话,都尽量回避着麦子的话题。妈妈却不时地告诉家里的人:麦子发芽了,麦子分蘖了,麦子拔节了,麦子演花了,麦子灌浆了……妈妈去一趟麦地,我们就悄悄哭一次;妈妈说一次麦子,我们的泪就往心里流一次。

有一天,妈妈从地里掐一把麦穗回来。她拿一个麦穗,在手掌中揉了又揉,吹去麦芒麦糠,把十几粒麦子放进嘴里,艰难地嚼着,嚼着,又艰难地往下咽。她用了很长时间,艰难地嚼咽着麦子,眼睛中蹩出了泪,终于、终于她把那几个麦粒咽了下去。她眼睛里噙着泪水对我们说:“终于吃到今年的新麦……”

她从此不再往郊区的土地上走动。妈妈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小麦收割了,豆子玉米又种上了。当妈妈再想到她熟悉的田野走走看看时,她已经没有那份力气,只好不再出门。当乡下老家的邻居从几十公里外来看望她时,她日见消瘦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询问着老家的情形。老邻居走时,她打起精神,送了一程又一程,舍不得人家走。回来她幽幽地说,老家的石榴树没人料理,已经不结石榴,一副无奈的神情。

妈妈吃饭也越来越困难,病痛折磨得她脾气焦躁,时不时地发脾气,发了脾气又后悔。

玉米豆子之类的农作物收获了,又一茬麦子绿了地皮。我们希望奇迹发生,可是种了一辈子粮食的妈妈面对粮食做成的食品却一点儿也咽不下去了。受尽人间大苦大难的妈妈不再等待新一茬麦子收获,撒手而去了。

妈妈的墓地选择在村头的麦地里。

妈妈入殓时骤然而起西北风。风在院子里那干枯的石榴树枝头久久徘徊,直到妈妈的棺材人土才歇息。灵魂像风,妈妈一定是随风远行了。

麦地里添了一座新坟。望着新坟,我知道我已经没有妈妈,我也成了没娘的孩儿……

回到北京的一天晚上,我梦见妈妈。梦醒来,我清楚记得其中的两句:娘想儿,儿想娘,儿去麦地看看娘……

http://s8/middle/001UDgnkzy7b2ayYEy3df

(1996年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