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望2012!

(2011-12-30 16:52:15)
标签:

财经

投投是道

大盘见底

博众首席顾问团

a股市场

股票

分类: 投投是道

本期《投投是道》精彩视频:http://www.secon.cn/spzx/lb/2011/12/30/101840.html

在今天2011年最后的一个交易日中,可谓是几多感慨,几多唏嘘。在目前的位置上,似乎感到比较遗憾,不过这体现在指数上,不体现在投资上。那么对于2012年会有怎样的展望呢?

 

从各大券商对于2012年行情的预测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乐观、悲观,还是客观?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等券商,预测明年的股指均值在2200点到3000点之间,其中中金公司甚至看到最低点到1600点,总体大概上限最高不过3000点,下限在2200点左右。这样的预测想要形成比较有利的参考,那就要尽量找到行情研判的意义所在。要看2011年各大券商的预测是否靠谱?

 

如果这些券商在去年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才有所谓参考的意义。从2011年的各大券商预测来看,最高看到5200点以上的,最低的看到2200点左右,普遍均值在2700点一带。回顾2011年A股市场的走势,各大券商预测的上限都没达到,而低点却全部被跌破。从这些数据来看,似乎这些券商的预计都是不靠谱的。所以我们认为单纯从指数上去预测,是很难绝对靠谱的。

 

在今年行情连续低迷之后,如果券商对行情的判断是有误差的,那么结果就会表现为,要么股指跌破1664点,向下跌很多,要么突破3000点,向上涨很多。站在悲观的历史上,确实会给出悲观的未来。从这角度而言,与其悲观展望未来,不如反思当下市场的演变。明年行情会是一个回归的过程,大盘3000点之下对应市盈率20倍之下不应过度看空,向下不会继续离谱。

 

回到今天市场的盘面来看,虽然在3根小阳线之后,趋势没有绝对逆转,成交量也没有有效放大,不过在今年最后一周当中,市场还是给出了节日的气氛,行情在萌动。在本周三市场创出新低2134点之后,恰好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拐点,底部基本探明。节后行情的到来会体现为波段的上涨,2012年是回归的一年。我们的观点是客观的,不过相对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似乎就乐观了。在指数还在探底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抓住提前见底,尚未形成明显涨幅的主流品种。

 

而在消息面上,如今是呈现着一种朦胧美的。3月期央票时隔6个月再次停发释放降存准信号。虽然这样的信号没有得到政策明显的回应,不过这不等于不会落地。消息兑现的时间越晚,对股市的炒作就会更加有利,这段时间是机会形成的阶段。

 

2012年投资逻辑正在发生转变,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在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政策会是一个有保有压的形式。在完成壮大的重型企业,之后会是压制的过程,例如房地产行业。而像消费行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就会是保的过程。希望大家能找到未来政策扶持重点方向,找到下一轮资产泡沫的发源地。

 

  今天的板块表现,稀土永磁和文化传媒是较为强势的,属于政策扶持的主线。就江粉磁材和凤凰传媒分析,前期跌幅较大,有着新波段的孕育,操作很有针对性。所以对于2012年的前瞻,政策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筹谋龙抬头。在市场拐点到来之前,先一步找到提前于大盘见底的品种,结合波段的买卖点,便会取得很好的超额收益。
 

您手中的个股,究竟属于哪一类?
    是先于大盘见底的牛股?
    还是同步于大盘见底的弱股?
    或是滞后于大盘见底的熊股?
    现在即可体检,博众首席顾问团将为您免费诊断,详情点击:
哪类个股有望提前见底?


    如何精准把握已经提前见底的个股?买在起涨,收获主升?博众首席顾问团“实战擒龙”之年末反击战正在激情上演。详情点击:

哪类个股有望提前见底?

 
A股能否复制2008年走势?   A股能否复制2008年走势?   A股能否复制2008年走势?

《股市在线百万传奇》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只要你是股民,只要你有自信,都可以免费注册,通过模拟账户晋级,最终实盘操作。见证真正的股市赢家,见识真正的“市”外高手,赶快来参加吧!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econliubing

《投投是道》精彩节目视频:http://www.secon.cn/spzx/lb/

“七维评股”链接:http://www.secon.cn/QWXG/qwxg.aspx

 本期《投投是道》精彩视频:http://www.secon.cn/spzx/lb/2011/12/30/10184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