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冰:股市已需要救市?

(2011-09-29 16:49:16)
标签:

财经

刘冰

西藏

投投是道

看平

分类: 投投是道

 今日《投投是道》精彩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62016304-1294051161.html

 

在昨天我们节目中给出观点10月份会是一根阳线之后,指数在今天再次受到严峻的挑战,不过我们的观点依然没有改变。日线、周线、月线的时间窗口已经开启,这便是交易的价值。而巴菲特的回购和宝钢的增持也说明了市场的机会正在到来。

 

今天整个市场低开低走,途中没有有效的反抗。成交量是多于昨天的,这说明了有恐慌盘出现。个股也是呈现普跌的局面,市场显得非常弱势,在屡创新低之后,市场似乎没有底?这是因为市场在底部调整的尾声阶段,还需要时间去消化。加上目前的时点,还有不少的问题困扰着市场,无论是外围还在国内。

 

隔夜外围指数是纷纷下跌的,主要是受到欧债危机救援方案被否决的消息影响,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内在因素我们看到产业资本频频出手,但是却频频失手。随着大盘重心的不断下移,许多个股的估值已经跌至历史低位,这引发了许多股东出手增持。统计显示,7月以来56位重要股东出手增持,增持市值合计为50.90亿元,环比增加六成。不过,股东增持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超过一半的个股9月份跌幅超过大盘。技术底和估值底反复遭到挑战,那么目前市场是否已经到了需要救市的时候了?

 

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认为,对于股市持续低迷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苏渝也说道:相关部门不顾唾沫横飞,谁来管一管A股市场。这当中管的是什么?管的就是目前新股的发行,市场的融资现在就像是聚宝盘,超生游击队一般,新股发行不断。最后,新华社也提到:没有救市良药,不能靠控制新股节奏来救市。从以上的消息分析,在目前弱势的市场环境中,我们认为就算有政策利好,也只能改变一时,改变不了市场的内在规律。目前市场走势很弱,一定需要救市吗?未必。

 

在市场跌穿3000点的时候我们就说过,市场的底部是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而顶部则是平均市盈率在60倍左右,这底到顶之间有接近3倍的空间。目前市场已经处于估值的底部,之后会进入一个价值的回归和修正。有政策利好催生上涨行情固然是好事,但是没有,我们认为该来的一定会来,10月份会是一根阳线。日线的KDMACD近期连续在底部背离,47周的时间窗口在本周开启,而48月时间的窗口在10月开启。此时此刻,买是理智的,不买也是合理的,但是卖是不行的。

 

回到盘面来看,今天的价值蓝筹股是比较抗跌的,而题材股的跌幅是较大的,近70只个股跌幅达9%以上,这已经属于系统性风险了。不过这正是我们希望的,在2437点跌穿之后放量加速骗线的动作,在这以后市场才会有完美的上涨行情展开。今天比较抗跌的都是像煤炭股、金融股这类的价值股、绩优股,估值在1664点水平附近的,这些公司具有一定成长性,比较安全,后市可能会有系统性的机会。而今天下跌比较凄惨的则是像西藏板块这类题材概念的品种,属于高估的品种,需要防范,有一定的风险。对于今天热点板块的诊断,煤炭行业,看平;大盘价值,看平;金融行业,看平;西藏板块,看平;飞机制造,看平;水利建设,看平。

 

    严冬已过,A股的春天还会远吗? 

    与其期盼牛市不如寻找牛股

    低迷中,才有低估,山脚下,才好放牛,

    从现在开始“掘金”,与底部一起成长,与刘冰先生同步,把握最后一周,“7维选股”曾经的辉煌将再度上演。。。。

    节前最后一周,报名参与底部掘金,即可获赠价值5000元的掌股电脑N97B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至 2011930日止,报名从速

活动参与详情:http://www.secon.cn/JYJJ_LB/index.aspx?wz=10&source=secon

或致电:400-8833-803了解详情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econliubing

《投投是道》精彩节目视频:http://www.secon.cn/spzx/lb/

“七维评股”链接:http://www.secon.cn/QWXG/qwxg.aspx

 今日《投投是道》精彩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62016304-129405116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