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让记录更美 ——米克尔森的美国公开赛
(2016-06-16 10:03:45)
标签:
高尔夫杂谈 |
第一次就送给了美国公开赛
当生日遇到美国公开赛
以2013年美国公开赛为例,决赛轮恰逢米克尔森生日,那同样是他距离冠军最近的一次,只不过,贾斯汀·罗斯却从容杀出,得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在美浓球场第18洞打出了当年本·霍根那样的神妙一击,技惊天下,米克尔森却只好再次让冠军旁落。这是他近期收获的又一个美国公开赛亚军。
也正是因为米克尔森的存在,美国公开赛也多了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就是每逢米克尔森的生日,这一天,球迷们就会自发来到赛场,为他集体庆祝生日。而他能否拿下美国公开赛冠军,也成为每届美国公开赛必然的热门话题之一。
命运开的残酷玩笑
平心而论,米克尔森的球技适合除英国公开赛之外的三个大满贯赛,在其他赛事上,他都有夺冠实力,六个美国公开赛亚军也从侧面表明他在应付美国公开赛方面的确有一套。美国大师赛他是三冠在手,在2004年他就首度开胡,美国PGA锦标赛冠军也在2005年即完成任务。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个最大的玩笑,看似最不可能的英国公开赛冠军在2013年就让他带回家,唯独他最为挂念的美国公开赛,却与他一直若即若离。
迄今为止,在26年的美国公开赛的征途中,米克尔森的6个亚军很多都是与这样那样的失误有关。对于美国公开赛这样难度挑战极大的大赛而言,经验的确可以为他的夺冠之路提供一定的指导,但年龄却已成为最大的负担,处理美国公开赛球场那种复杂局面,对体力与专注度是一个巨大的考验。45岁乃至更高龄的球员赢得英国公开赛与美国大师赛都是有可能的,但要赢得让球员饱受折磨的美国公开赛,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8年美国公开赛上,48岁的老将洛克·梅地亚特好不容易在多利松球场偷袭了一把,但没想到老虎伍兹在一瘸一拐中打完91洞,将他彻底干趴下。那是高龄最接近美国公开赛的一刻,但高尔夫之神选择掐灭了这一火苗。的确,梅地亚特一一战胜了其他所有身体健康的球员,命运却选择让更年轻的老虎伍兹,91洞的长久考验,更是明确了这一点。在最为考验持久力与耐心的美国公开赛上,战场还是留给年轻人吧。虽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但对米克尔森来说,赢得美国公开赛的最佳时机已过,他的遗憾,怕是一生都难以圆满。
那么,美国公开赛的遗憾是否因此而折损米克尔森的职业成就呢?倒也未必。要说一点影响肯定不现实,但要说成为他的职业生涯的短板,却没有到那样的高度。不妨以同样未能实现全满贯的阿诺德·帕尔默来进行比照。
在帕尔默赢得的7个大满贯赛冠军里,就没有美国PGA锦标赛,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在论到“三巨头”的排名时,尼克劳斯与盖瑞·普莱尔也只好甘心做小弟。在这位“高球皇帝”面前,每一年的美国大师赛开球仪式上,也是他最先开出那一杆,接下来才轮到尼克劳斯与盖瑞·普莱尔。这自然单纯是因为帕尔默在这三人中年龄最大,美国大师赛以年龄为尊的缘故,而的确是因为帕尔默让包括尼克劳斯与普莱尔在内的所有人敬仰,
此外,他做东的帕尔默邀请赛的举办日程,排在尼克劳斯做东的纪念高球赛之前。而且,帕尔默已经让赛事名字成功地由湾丘邀请赛变成了帕尔默邀请赛好几年了,尼克劳斯想让自家做东的美巡赛变成尼克劳斯纪念高球赛恐怕还要等几年。与之相对,尼克劳斯可是有18个大赛冠军在手,早已实现了全满贯。而盖瑞·普莱尔甚至没有自己做东的职业大赛,他也实现了全满贯。
可以看出,在评价历史成就这个方面,全满贯也只是评价球员成就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绝非全部。也就是说,巨人的魅力本身就可以制造影响力,抵消未能实现全满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汤姆·沃森的大满贯赛冠军数甚至多达8个,还要超过帕尔默,但他还是只能甘心俯首做帕尔默的小辈,在2014年美国大师赛的3杆洞比洞赛上追着帕尔默要签名,让帕尔默哭笑不得。
米克尔森的财富效应让人景仰
个中的缘故,老的老对手老虎伍兹的一番话说得很透:“我不得不接受这样那样的困境,没有人可以将你拔出来。没有人可以营救你。有时候,当你异常火爆的时候,也没有人能阻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