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西游记》:天机与人情(21)
(2015-08-31 10:55:31)
标签:
股票佛学历史文化 |
吴承恩为何不采用升级打怪模式
细心的人会发现,《西游记》并非遵循现在的游戏里常见的升级打怪模式在书写,书的后半部分遇到的妖怪里,尤其是到了小雷音寺以及狮驼岭后,几乎没遇到像样的妖怪,孙悟空很多时候手痒都没地方折腾,倒让了些机会给猪八戒了。而在寻常的升级打怪游戏里,越到后面怪物的能量应越强大,越耗费主力心力。
吴承恩为何不走寻常路?一则这书是游记,如果怪物一个比一个厉害,他将书名改成《取经奇缘》之类就好了。虽然孙悟空这一路捉妖打怪能力的确强了不少,定风丹这样的药丸吃下,还认得了不少怪物以及他们的克星,但后半部分显然没有前半部打怪那么暴风骤雨,这与书名中有个“游”字关系很大。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一路从长安到天竺的经历,中印都是两个大国,大国的治理水平一般不会差,也就是说,他们各自境内的妖怪应该都不会兴风作浪,不然各自朝廷早就到处请神仙请菩萨来打怪了。但唐王直到自己被弄到阎王那里才想起除妖求佛之事,玉华州王爷与黄狮精也相安无事,他的愿望不过是猴王教儿子功夫。也就是说,在唐王李世民的年代,中印两国对打怪的需求是不大,取经的主要风险在这两国之间那一大片区域,这一段路才需要动用猴王这样的超级妖王来护驾。之前,真正的风险也要到悟空把八戒、沙和尚与白龙马收服之后才开始。沙和尚在流沙河吃了九个取经人也表明,取经人至少可以安全抵达流沙河的,猪八戒对吃人兴趣不大,倒是喜欢过日子侍候媳妇,因而不会动取经人。而在狮驼岭之后,那已快到佛祖控制的区域,大妖怪也不敢到此区域兴风作浪。这样写出来才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