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勇敢者的游戏 ——也说史特伯福特赛制

(2014-02-18 10:19:49)
标签:

杂谈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比杆赛几乎就等于高尔夫比赛,人们甚至都快忘记了还有比洞赛以及史特伯福特 (STABLEFORD) 比赛的存在。相对而言,比洞赛的日子比史特伯福特赛制要好过一些,青少年赛事普遍采用这一赛制,而欧巡赛与美巡赛每年至少有一站重要赛事采用比洞赛,而莱德杯总统杯这样的团体赛也采用比洞赛,但史特伯福特赛制,却几乎是一个异类,个人赛团体赛都很少采用,它都快要成为赛事的稀有品种了。

进攻才能得高分

与比杆赛讲究有攻有守不同,要想在采用史特伯福特赛制的比赛上脱颖而出,你就只有采取进攻策略。此前,曾有人如此描述军人在陷入十面埋伏时那种反击的勇猛:“现在到处都是敌人了,终于不用挨个挨个去找了,放倒他们的大好时机来了。”在史特伯福特赛制上,球员们也大可采用如此对策,毕竟,依照它的游戏规则,以标准标为基准,打 PAR 得2分,多一杆则少一分,少一杆则多一分,但最少是0分,没有负分的,即打柏忌为一分,打双柏忌则没有分,打 OVEER 3杆也是零分,待打完18洞再计算总成绩,成绩最高者为冠军。

业余球友则以差点为基准来比赛,即零差点,则各杆不加杆。差点10者,难度第1洞到第10洞可加一杆,即一般 PAR 3,打 PAR 得2分,但此洞如为其差点之优待洞,如打3杆 PAR,则可得3分。打柏忌得2分,如差点为19,则难度1的加2杆,其余各洞则加1杆。

也就是说,你采取攻势后,即便就是打得不理想,就是柏忌都有一分进账,双柏忌等看似最坏的情况,也只不过是不得分。而如果不小心抓小鸟,就是3分,老鹰是4分,一个老鹰抵得上那些以保帕为原则的球员2个洞乃至更多。这样的算计,是这赛制明确无误传递出来的信息。在个人比杆赛的那种步步为营的策略,在这里并不能确保成功,这样的赛制,完全和竞技状态有关,黑马夺冠也就是经常的事情。顶级球手们遇到这样的赛制,和比洞赛一样头疼。因而,迄今为止,我仅在美巡赛此前的国际高球赛以及里诺公开赛看到他们采用。但国际高球赛已经停办,而里诺公开赛则是与世锦赛同期举办的常规赛,都是给那些没有世锦赛参赛资格的球手安排的安慰赛,其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容易被误导的赛制

在国内,2012年观澜湖世界明星赛采用的就是史特伯福特赛制。这是国内首次采用这一赛制的职业赛事,可谓功德无量。但具体操作上,却还是让很多初次接触者有些犯嘀咕的。

在这一比赛上,参赛球手们的成绩显然不像比杆赛或比洞赛那么清晰明了,虽然球手们记分卡上的成绩依然是同一张,但记分员得根据他们的表现按照史特伯福特赛制的特有记分法再转换一次。这一点,如果是职业球手倒还好计算,因为他们是没有差点的,计分卡上的成绩可以直接换算成分数,但由于观澜湖世界明星赛既有职业球手也有业余球手参赛,这些业余球手的差点又各不相同,每一洞的加分又因难易程度千差万别,姚明这样刚接触高尔夫的菜鸟与曾志伟这样的单差点球手的得分标准完全不同。如果不是非常用心的专业人士来统计,成绩排名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大超过比杆赛,而且,还极为容易出错。个中的繁杂程度,实在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这一分数虽然能明确体现出球手在当天赛事中的竞技状态,尤其是他是否积极进攻的状态,但这一得出的分数由于与杆数相差甚远,现场观众还能理解,场外的观众由于难以全程跟踪他们的每一次挥杆情况,这种偏差也会影响到观众的判断,不明真相者甚至会被误导。

让人敬畏的赛制

在某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史特伯福特赛制的畏惧,可以看做是对高等数学的敬而远之。在大多数成年人都只愿意记得九九乘法表的情况下,史特伯福特赛制显得太过考究,需要几经折算、反复推算才能知道胜者,不像比杆赛比洞赛那般直观明了。这种赛制的分数完全要交由专业人员来统计,就如打麻将的人,很多人还是不习惯打“血战到底”,虽然这种玩法特别刺激,但算法与赔率还是让很多门外汉着恼。而对于球友们来说,还要分心去计算成绩,这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技术活儿,他们将高尔夫球打好已经是一件很努力的事情了,因而,他们在内心上就排斥它。

比洞赛处于冷门地位是由于它容易出黑马,但它的算法其实还是接近于比杆赛,比赛结果可以从记分板上的up直接显示出来。相对而言,参加比洞赛的球手不一定每一洞都需要推完,他们在该洞分出胜负就可以了,胜者需要在果岭上推球入洞,输了该洞的球手却大可不必,完全可以把心思转向下一洞,他们的记分卡是可以不完整的。对于那些不得分的洞,尤其是在交出双柏忌以上的成绩的洞里,采用史特伯福特赛制的球手名义上也的确可以不用打完该洞,但由于统计成绩的并非本人,人们还是要根据记分卡每一洞的成绩来统计每一洞的分数,因而,为了避免疏漏,参加采用史特伯福特赛制比赛的球手,是需要完整打完18洞的。

与比杆赛比洞赛相比,史特伯福特赛制遵循乃至尊重了职业球手可与业余球手同台对擂的精神。与比杆赛人们通过让杆来抹平球员之间的球技差距不同,它在充分尊重差点的前提下,将业余球手与职业球手置于平等的位置,双方需要比拼的,就是各自的竞技状态。在比杆赛里,即便是让杆,胜负也非常明了。史特伯福特赛制就完全不同,同组人即便看到对方的挥杆成绩,由于算法比较复杂,又大多数不会换算,因而,他们的胜负只有在打完比赛才能见分晓,而比赛过程中却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的真实成绩。在比杆赛上,人们可以通过记分板上的领先榜的名字与杆数知道对方的成绩,在史特伯福特赛制面前,记分板的作用不大,至少,在一洞的分数可以从4到0这样巨大变数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职业球手的心理素质要远强于业余球手,但在这种鼓励进攻的游戏规则面前,尤其是在大家都不知道对方分数的情况下,都是摸黑作战,这样一来,倒也回归了高尔夫的本质,也即与自己对抗:既然不知道大家的成绩如何,索性专注自己的挥杆,狂野地进攻,为自己讨得一个好成绩,这才只史特伯福特赛制的根本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