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育心经典—爱红老师系列讲座 |
有效沟通(一)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顾老师、王老师给我这次讲座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指导我的讲座!
在EMBA课程里我选择的是由余世维博士主讲《有效沟通》。一共是六讲,里面举了大量的余博士的亲身的经历,主要针对工作中与同事及朋友的有效沟通。同时我学习了董进宇博士的《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针对两位专家的讲座,我选择了其中的精华部分总结了下面的讲座,主要是针对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我觉得如果能与孩子交流沟通好了,那么与家人、同事、朋友等成人之间的沟通就不成问题了。
《有效沟通》一共分为两次讲完,今天的讲座大约四十分钟左右。
首先介绍一下余世维博士: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研究;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研究 ★被誉为“中国管理教育第一人”;国人最为推崇的实战型培训专家之一,现任上海优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生活中,家长与孩子沟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尤其是个性、品格的形成与发展。沟通是否有效的基础是看亲子关系的好坏,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不好,那么你说什么孩子也不会理解、接受的。亲子关系和谐,不仅能够顺利实现家庭教育的预期,还可以弥补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许多不足。就像“四只鸡蛋”的故事:长时间搁置,无人过问的,会变成臭蛋;浸在盐水里一段时间,会变成咸蛋;泡在老陈醋里,会连同蛋清蛋黄一起溶在醋里;放在母鸡肚子底下孵化,三个星期后,会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鸡。对待鸡蛋的方式不同,鸡蛋的未来就不一样。那么,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的。有很多家长不能很好地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产生厚厚的隔阂,这样不仅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不利的。孩子的一系列问题都和沟通有直接关系,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良好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教育孩子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那么孩子就不能接受你的教育,教育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沟通在每一个家庭及我们的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夫妻之间也需要在信任、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夫妻之间没有有效沟通,长时间这样对孩子、对我们自己都是一种伤害。更谈不上幸福、美满了!
那么有效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一、有效沟通的目的:
1.了解孩子的行为,给予正确指导:
我们大家可能都遇到过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时,想跟妈妈分享他在幼儿园的事情时,可是妈妈一直忙于手中的家务活,没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诉说;等等。这些被家长认为不太重要的谈话,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从幼儿园接回孩子和孩子说的的话无非都是“你今天吃饱了吗?”、“都吃什么了”、“和小朋友们玩的怎么样?”、“打架了吗?”等等。其实,与孩子交流一下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例如问一下今天有什么好事啊?你获得表扬了吗?有什么收获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嘛?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然后针对问题加以正确的指导了。
案例:
小文跟一位同学吵架了,心情很郁闷,想让妈妈帮出主意,谁知才开了一句头,就被妈妈打断了:“你在家就不听我的话,到学校里还跟同学吵,真丢人!我这儿正事还忙不过来呢,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去!”小文的心里本来就挺郁闷的,这回更郁闷了,而且以后有事再也不会跟妈妈说了!
孩子说心里话时往往是遇到了疑惑和困难,他热切地希望了解他人的看法,更期盼得到有效的帮助,如果这些愿望得到了满足,孩子就会乐于主动地袒露心声。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想法,总是持否定的态度,一味讥笑他的无知、批评他的不足、拒绝他的要求、责备他的错误,这就让他有了成见:一讲心里话就要挨说挨骂,莫不如不讲了。孩子的话可能会令你气愤、让你难过、也可能会使你觉得荒谬可笑、无法认同,即便如此,父母也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帮他认识不足和不对的地方。了解孩子所想的,激励孩子!
2.满足被了解的欲望、消除孤独感、释放压力:
让别人了解我是与生俱来的基本欲望,被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解,主要是爸爸妈妈。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自我。
故事:一个初中女孩喜欢上了班级的一个男生,就和最要好的女朋友说了。没想到女朋友也有这个想法,于是就捷足先登和这个男孩交往了,女孩子知道后,十分的生气,感觉最要好的朋友背叛她了,又不能和爸爸妈妈讲,憋在心里,时间长了,有一天半夜,爸爸妈妈听见女孩大声的喊叫。爸爸妈妈进来一看,女孩披着被子坐在地板上,爸爸妈妈都吓坏了。后来隔了一段时间又犯了一次,爸爸妈妈带着女孩去看心理医生。最终确诊女孩得到是抑郁症。
一个人就像一个气球一样,如果你一直充气,充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如果你充一充,再放一放就没事啊。人的压力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宣泄的机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就会有问题。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释放压力的机会。
3.情感分享、激励对方:
那么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案例:
小丽说:“那天班上搞竞选,我被评选为中队长。晚上放学爸爸妈妈开车来接我,我高兴地想把这件事告诉他们,也让他们跟我一起分享我的快乐,可是他们只顾自己谈工作上的事,根本不给我机会。到了晚上睡觉时,妈妈才想起这件事,我就赌气说‘想跟您说时您不听,现在您想听了我还不告诉您了呢’!”
再忙的父母,每天都该匀出一点时间来和子女作些沟通,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痛苦。作为家长,要注重与孩子情感沟通,多给孩子成长的关心与鼓励,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适当的支持,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坚强后盾,那么孩子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告诉爸爸妈妈,我们要在这个时候引导孩子,让孩子走出困境。相信在良好的亲子沟通环境下,孩子很少能出现恶性事件的。
4.流通信息:
强化信息,信息不可以断裂。
故事:
日本的老职员离职时或者辞退人员时肯定会与接班人交接至少一周。在交接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个备忘录。让后面的人阅读。所有留下的关系都不会断裂。这也是沟通的一种。
二、有效沟通的基本问题是:心态。
故事:
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好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儿子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其实,那位母亲听了儿子如此说,她的第一反应跟许多妈妈一样很失望,很想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么做。可是她没有那么做,她忽然改变了注意。母亲摸摸儿子的头,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孩子一脸的童真,说:“因为我想把最甜的那个给妈妈吃!”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亲子沟通
所以,我们的心态一定要端正,在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基础上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
三、有效沟通的基本原理是:关心
真正的爱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关心主要是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的心情及行为。
1. 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如盲人摸象,容易走入教育的误区,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比如,对于敏感期(0-6岁)的孩子来说,是个爱说“不”的年龄,有的家长就认为是孩子不听话、很倔而斥责孩子,给孩子不必要的打击。当孩子到了爬楼梯敏感期时,相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当孩子想自己爬时,如果你给她抱到了上面,她一定会哭着让你把她再抱回原地。那么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敏感期的到来,他一定会直接抱孩子回家,说什么也不能听你的抱回原地的。或者,当你没有征求孩子同意就把孩子不吃的香蕉吃了,那么孩子一定会哭闹,“我就要我刚才那个香蕉“。你能吐出来了吗?懂得孩子到了敏感期的家长一定会哄孩子的,不懂的,少不了一巴掌。
可见,不懂起码的科学知识,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还有的家长,当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来妄加判断,所实施的教育自然是错误的。
其实,如果家长能够心平和气地关心孩子,多向孩子询问几个为什么,想法打通沟通的渠道,是能够触及到行为的真正动机的,从而也不会走入教育的误区。
2. 了解孩子的心情及注意孩子的行为
了解孩子的心情注意孩子的行为不是让家长随心所欲的偷看孩子的日记,拆孩子的信件等。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毫无尊重孩子权利的观念,行为也毫无检点,随心所欲地偷看孩子的日记,理直气壮地“揭露”孩子的秘密,甚至以了解孩子为名私拆孩子的信件,私撬孩子抽屉的锁。认为这是关心孩子,了解孩子。
有位女生说:“有时父母表示很愿意和我一起聊天,表面上看是朋友式的交流,其实是试探情报。开始我还未察觉,待他们责骂我时,就把我给他们说的话当把柄。这方面他们记忆力很强,过去很久的事情还要重提,新帐老帐一起算——如果真交朋友,就不该这样。”
每个人都有秘密,孩子不愿透露总有一定的原因,家长不能借“了解孩子”为理由,强迫孩子吐露自己的心声。家长专制、侵权、不守信用,最终也就堵死了了解孩子的通道。
对待孩子,简单点说,就是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他、信任他。我们把握好关心的尺度,不要过于关心,这样孩子和父母都受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