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写作之一

(2010-01-04 22:38:55)
标签:

杂谈

分类: 育心经典—爱红老师系列讲座
家长如何做?
        好多家长都反应,孩子不会写,发愁甚至惧怕写作文,那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一生的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呢? 首先不要总在他面前说我家孩子作文不好云云,不要总是说写日记了嘛?!赶紧写,快点写,…… 要给予有效的帮助,操作性要强。
        我的建议和做法:
        1、唤醒天籁,传递观察方法养成捕捉思维火花的习惯:
        具体做法:可以带他去公园玩,边走边引导孩子观察,同时你也要用心来观察并描述出来你的所见,所闻(听觉和嗅觉),所思所想,要有意识动用你所有的感官来感受大自然,比如:早春,去呼吸解冻后大地泥土的芳香,细心寻找发芽的小草,如果你有一定的植物知识效果会更好,触景生情产生联想就讲给孩子听,和孩子去抚摸大树,拥抱大树,倾听它的话语。现在已经是鸟语花香时节,一起去郊外、湖边、山巅,一起去远足,儿时曾经读过一篇散文就叫《我们去远足》,几十年过去依然记忆犹新,一起听鸟语,闻花香,……引导孩子和冬天的景致比较(你去做比较,对孩子就是一种引导,通过提问引起孩子的注意和思索,比如,冬天大树的树杆什么样颜色,枝条什么特点?现在大树树干的颜色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等等),看喷泉,孩子一定很喜欢,放开他,让他尽情的去接近,去拥抱,不要担心衣服什么的,大自然是具有对心灵的净化功能的,等他激情未尽时候及时提问,水花有几种形态,可能说不上来,就微笑着告诉他再细心看看,给他时间观察思考,给他时间编织语言,然后你描述眼前水花的每种形态,如果有联想,也一并形象地说给孩子听,连带你的内心感受。或不发问,而是直接描述眼前你的收获,孩子会觉得恍然大悟,原来用心这么美啊,他也会模仿你去感受,会产生只属于他的那种独特的感受,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总之一句话,和孩子一起投身大自然,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在自然的怀抱中长大的孩子心灵是纯净的健康的丰富的,这样的孩子写出的文字一定是生动的独特的个性的,这样的孩子也一定是独立的,不是小奴隶。回到家,让孩子把外出看到、听到、闻到、想到、感受到的种种都记录下来,告诉他不要管什么格式开头顺序用词,就忠实记录就可以,你也一起做,然后交流,如果是几个孩子一起做更好,互相有启发,会形成思维风暴,内心敏锐的孩子就可以成为领头羊带动尚未觉醒的孩子,领头羊的作用不可低估,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现在学校绝对按照分数来分教学班,很不科学,当时我们作为实验学校第一任教师时候,我们的校长在看过给我们所招学生成绩后,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因为整体成绩太差,每个班必须给调整两到三个成绩好的学生来做领头羊,事实证明很有效,就这样的生源(当时,我校最高录取分数线与县中最低录取线是同一条线,按照现在N多学校的说法,是无法出成绩的),三年努力,我们六个班级中考取得全县第二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一个作弊的(这个是从当时县教育局长的感叹中获悉,考试当时我们全部被调往离县城十几里外的乡里监考,那年月我们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联络方式,等于和我们的学生完全隔绝),我更看重这个评价,他们不投机取巧,很可贵。(要上班了,下班再续)
       2、家长做孩子的领头羊,给他环境给他氛围,给他台阶,创设情境。
        国外有好多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想要孩子学画,不是指挥他画,而是买来颜料画笔,在饭后全家围坐一起作画,各忙各的,小孩子很好奇,你们都在干什么啊?于是凑过去看,一连几天都如此,终于一天他也喊着要和大家一样画。还有我自己的一个实例,我从小喜欢读书,读者也一直喜欢,孩子来到我身边生活后,他发现妈妈很喜欢看读者,忍不住了就好奇的问一句,好看吗,我答好看,我最喜欢那篇或是那个栏目里的文章,为什么喜欢等,于是有一天在等待午饭的时候他拿起了《读者》,于是也和我一样喜欢了上了那本杂志,在老师布置写关于母亲河的演讲稿时,他马上联想到读者上读到的关于母亲河的文章,于是找来重读,并采用其中的资料写成自己的万言演讲稿,得到老师的好评,还被选为代表班级的演讲者,虽然最后因为个子小没能上台演讲,但是从此他更爱读书,也更会读书,知道学以致用,知道从中吸取养分。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没时间出去,可以买来比较希罕的水果,陌生的鱼类来训练观察描述。比如我们都喜欢吃李子,它的果皮、果肉、果核、滋味等我们可以通过看、闻、尝来获得第一认知知识,但是它是怎样生长的,有着什么样的生活习性等等都不了解,怎么办?坦然承认自己也不知道,不过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获得相关知识,因为没有图书馆方便查阅,我选择了词典来做资料查找工具,然后让他把这些都按照观察顺序写下来,一篇不错的说明文产生了,学到了东西,锻炼了能力,还吃到了甜美的水果。是不是很好呢,再做这样的事情他依旧很感兴趣。当他感觉难以表达的时候,及时站出来说出你的观察所得,其实就是隐性地帮助他观察和寻找表达的方式和词汇。如果看过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你一定会记得,女教师在晨曦中,带着孩子们在果园里上语言课的情景,向她学习吧,她那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此情此景的美丽,孩子们也一一述说自己眼中心中的感受。一位同事,为了孩子写作,曾经端了玉米带孩子去附近农村石磨上碾,孩子亲身参与每个过程,他看到玉米在石碾上变成了面粉的整个过程,充满新奇感,印象深刻,所以写出来也很生动。试问这样的学习孩子能不喜欢吗?
       这些过程中没有训斥,没有灌输,没有强制扭曲,唯有美和快乐和神奇的体验,这样的写作孩子还会惧怕吗?还会愁没得写吗?
       3、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储备好材料,这材料就是:事、景、情、思、理,就是对事物事理的认识了解,就是观察,就是思考,就是阅读(用孩子的话说:接收各种各样的道理观点)。
       这个就需要你拿出点时间来,关注孩子一天的生活,帮他摘捡出可写可记的事情。我学生开始i就愁日记没得可写,我上课、听课、带操、组织课间活动(包括课间10分钟,因为学生坐教室里不动,就带他们到室外跳舞,及其简单的锅庄舞手拉手,在欢声笑语中变换节奏蹦跳,)、跟自习,参与学生一天的学校生活,到放学前10分钟,在班里一一检点,今天有什么可写的,提过多种选择,因为每个人观察到的想到的不同,兴趣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坚持一个月,他们不用我再指点,每天有的写。因为我告诉他们思维火花一闪即逝,有想法就随时随地写,不一定非要等到晚上才写,那个时候时过境迁,内心的感受已经模糊,写起来就吃力,还写不好,所以他们会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情感悟,所见所闻所想,一天写几篇的也大有人在。我们经常在日记本上互相沟通,通过日记批阅我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真正的益友。对我管理班级,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4、让孩子的心灵飞翔起来,训练他的联想能力形成习惯
       这个可以借助名家散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来实现。如:常带孩子去看歌剧,听音乐会,看传统戏剧,听戏剧,看画展,没有条件也可以看这方面的书,收集些这类型的挂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啊。听朗诵带,发挥您的聪明才智尽情挥洒吧,我想您可能会做得比我更好,更生动有趣。不要担心孩子懂不懂,千万不要藐视孩子的智力,孩子有双天眼张开着,给他什么他会什么,但是过于暴力的东西最好不要给他,那个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会伤害到他们。小孩子可以将一个简单的小飞机写成一篇数百字的小文章,就是凭借了自己的想象力展开了联想。         我的实践是在中学教学中的,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以前中考不考诗歌,于是有的教师对诗歌一带而过,而我总是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诗歌单元,教学生朗诵,通过朗诵理解诗歌,了解作者,用声音表达出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开始听老师示范朗诵,我会要求学生放松身心,闭上双眼,跟着我的声音,跟着诗歌,去遐想,再现出诗中的意境(画面),然后小声地跟我朗诵,再一阶段便是对诗文背景,作家写作时候的心态等的学习,学习他怎样表达这些感情思想的,用了那些方法,因为有背诵任务,于是我们边讲解探讨,边朗诵体会,一次比一次更接近诗歌的核心,一次比一次更接近作者的心境,进而融入我们自身的感受,实现再创作----能够感动他人的朗诵。后期,我们会分角色朗诵,分组朗诵,男女接力朗诵,小组接力等等。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这在应试教育者眼中纯粹是浪费时间吧?在诗歌教学中我还容进了美学知识。那时候我每周有4个语文早读,在完成教材任务基础上,我利用早读把《千家诗》补充了进去,我们一起读完了那本小书。借助它来完成想像、联想的训练。
        所有的活动都是阅读(我管它叫间接观察,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认识世界)------实践(朗诵、观察、表演、想像、联想)----- 忠实记录(写作)几个环节来组成。
         理论总结:不要直接拿术语虎孩子,要简单明了告诉他怎么做。我告诉我的孩子们,观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看,用你的鼻子闻嗅,用你的耳朵听,用你的皮肤去感受,用你的手去摩挲,用你的脚去丈量,用你的大脑去思索,用语言来表达,总之一句话:调动你所有器官全身心地去感受,调动大脑中存储的一切经验展开联想。要及时的有意识地捕捉那些思绪之花、思想火花,及时用笔记录下来,就是好文章。;口述出来就是好的演讲或口头作文。不要想别人怎么想怎么说,要想我看到什么感悟到什么联想到什么……
      写作诀窍:抛弃一切框架限制,关注自己内心。不要想怎么开头、结尾,大脑里浮现什么就写什么,按照观察的顺序写,按照思绪写,不要刻意地去想用什么成语引文,字写不来可以用拼音、别字先代替,都写出来了 ,放放 ,再去阅读整理,调整顺序,安排段落结构,开头结尾,再去精炼语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 教学实践证明很有效,学生的作文自然生动有个性。全班50名学生全都写得很好,哪里有什么差生存在,他们体验到写作的魅力和美感。
         学习陶行知修改文章的方法,如果去掉这个字这个词依旧可以表达清晰准确,那就删掉它。这样修改出来的文章一定表达简洁,还有尽量用短句子。当时我是直接将书本上的示例搬上黑板,来给学生做修改示范的 ,效果很好。
            补充:什么文章才是好文章?思路清晰,表达简洁明白、流畅,表意清楚,自然、真实,就是好文章。有的家长教师喜欢用词华丽的文章,认为那样的才是好文章,其实表达有平实华丽之分,你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有的人内向,有人外向,有人理性,有人感性,心情不同,处境不同,写出的文字也就不同。不要以自己个人的喜好来棒杀与己不同的文章。
        以上是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积累和实践,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或是更好的想法,做法,恳请您辛苦留言赐教,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