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BC小麦双语的挣扎和进步

(2011-11-04 19:59:11)
标签:

杂谈

小麦小的时候在美国生活,我们总是听人说,“在美国不用担心英文,而是要担心中文。”我深信不疑,所以没有对小麦的英文花一点心思。后来小麦5岁时回国一年,6岁回到美国呆了1年多,现在又回到中国。观察他一路的变化,我的体会是,千万别迷信这句忠告。

 

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听说读写基本没有问题,这话不错。但是他们个体差异很大。我们在国内长大的孩子,谁敢说一句,孩子在中国长大,不用担心中文(语文)?如果孩子父母在家还讲中文,孩子的进步就更有挑战。在美国华人二代的英文水平,一般到初中之后才可以彻底和美国本土孩子拉平。美国孩子的英文,要说糊糊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二把刀”,小学二年级水平就可以了。但是词汇量,文字运用的水平和表达的多重性,那水就很深了。

 

小麦2岁半去幼儿园之前,家里没有英文环境(虽然他自学了所有英文字母:-))。我们也是秉者有苗不愁长的原则,作了几年没心没肝的父母。我们先把小麦送到一所有中国人办的幼儿园,让小麦有所过渡。当然所有的孩子和老师还是说英语。小麦前半年适应不错。小麦三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一所更正规的幼儿园,理论上来讲,这所学校更好,但是对于小麦,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从这时起,小麦语言的进步度过了两年停滞期。他每天在学校里没心没肺的混着,回到家几乎全部是说中文。虽然老师经常惊讶于他的词汇量。比如说,小麦可以拼出所有孩子和老师的名字,和姓(last name), 在老师让用26个字母组词时,他经常“语出惊人”。老师说,用G组词,别的孩子可能说小动物的名如Giraffe or Goat, 小麦会说Group. 用Z组词,他不用Zebra, 而是说Zyrtec (一种药名字)。可是他对于语言,故事的理解和英语的表达,却迟迟不提高。对于复杂的意思,我们还是要用中文给他解释。这种现象在经过2年半的时间,也就是他回中国之前才发生突变。可惜,变化不久,我们就回到了中国。

 

在中国小麦上了一小段幼儿园和半年小学,中文基础打的很不错,幼儿园里背下三字经,小学里拼音,偏旁,写字笔划顺序等等经过半年的训练,小麦看上去已经和国内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期末考试考了三个100分。可是,我们的欣慰很快被回美国后的不适应带来的忧虑取代。回到美国后,小麦在学校只能听懂70%的老师和同学对话,口语和阅读更是退化的厉害,读书都是三行一页的图画书,记得他回美国后读的第一本书是“one fish two fish, blue fish red fish". - 词汇的简单程度令我汗颜,这可是回国之前和我一同读孕期保健的大部头的那个孩子呀。

 

半年之后,小麦的阅读才开始渐渐赶了上来,一年半之后,小麦的口语才基本达到了一个和美国孩子无缝对接的程度。我很清楚,到他开始写作,语言上的弱点会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所以我在暑期给他报写作课,甚至强迫他开始写博客, 可惜这种种努力时间都太短, 效果不明显。

 

小麦没有什么语言天赋,又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频繁调换语言频道,这是他在双语中一直无法圆滑转换的原因。不过这也说明学习语言并不是说把孩子,或者任何人扔到一个环境就不用管了那么容易(当然那样的孩子绝对有)。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美感的艺术。掌握这么艺术是要多年的积累和研磨,除了努力,还要有那么一点点小灵气。

 

还好,小麦的英文阅读已经自立, 英文这扇窗口已经打开了。虽然我们大人的生活轨道无法提供给他一个完美的英文环境或者单一语言环境,但是他却得到了一个可贵的机会继续磨练他的中文, 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最后的得失利弊还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和人生的造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