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参加一个主要是国际学校孩子组织的纯英文篮球训练班, 训练班里的老师和孩子基本上都是英文母语, 100%美国口味.
老师都是风趣幽默随和, 但绝对很严肃. 孩子们做错了, 或者输了, 会罚跑圈, 跳jumping jack,
或者做附卧撑.承认错误或者接受惩罚全靠自觉, 但是错误和惩罚没有负面的情绪, 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做.
如果小麦没有在中国上过半年小学, 我会非常不理解国内孩子的行为. 不过现在我心理并不吃惊这种区别, 这并不是国内的孩子不好, 而是文化的差异.
小麦在国内上学的时候流行一种病, 于是所有的学校都在门口设立体温检测. 开始的时候很认真, 后来有一天突然老师就不认真了, 小麦老老实实站在他面前等着, 老师视而不见. 我只好提醒小麦不用等了, 赶快进学校. 如果美国的学校, 如果检测停止就会通知家长和学生, 否则就会一丝不苟的坚持下去, 不会出现这种不了了之的现象. 在制度发起人都不严肃执行制度的情况下, 孩子怎么会尊重制度?
朋友的孩子回国上小学, 有一天淘气和同学打架, 被老师批评, 老师顺口说了两个孩子, 说, 你们别来上学了, 回家吧. 朋友的孩子信以为真, 收拾书包就给妈妈打电话, 准备走了, 另一个国内的小孩却知道老师就是一时生气, 于是慢吞吞的收拾. 传达室的大爷对朋友的孩子说, 你怎么那么老实, 你看人家那个孩子就知道. 我了解朋友的孩子, 那可是个善解人意的小人精. 但是他受到的教育就是老师说的就是规矩, 怎么可能说气话呢? 美国学校孩子犯了错误, 老师提前说好有几个步骤, 如果不改正就步步提升惩罚力度, 从警告, 到名字到黑板, 到扣除一定课间时间, 到最后叫家长, 而不需要靠老师和学生斗智斗勇, 互相揣摩.
此外, 美国的教育尽量淡化竞争, 淡化惩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犯错误接受惩罚只是一个过程, 而没有羞辱的成分. 输了, 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老师会强调努力的重要, 会强调别太在乎成绩, 以后还有机会, 在运动中会强调sportsmanship. 输赢不是最重要的, 自尊, 尊重别人, 尊重体育运动的公平才是第一要素.
朋友的孩子上国际学校, 曾经和中关村X小的孩子踢球比赛. 朋友的孩子在比赛中很诧异的发现, 国内的孩子非常在乎输赢, 会把强的队员抢到自己的队, 如果输了, 会和老师据理力争是否犯规, 强调队友强弱之类的事情, 回来后孩子问妈妈, 他们为什么这么在乎, 反而使比赛变得没有意思了?
国内孩子从小被教育的竞争意识,凡事力争上游, 同时在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对制度的迁就挑战, 自然会出现文中开始时所说的行为. 而美国孩子知道, 老师可以很和蔼, 很尊重孩子, 但是这不等于规矩可以不真正执行.
文化的差别从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就已经开始体现的很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