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耐心吧,殡葬改革
(2014-05-28 11:23:17)首先,我支持殡葬改革。
正因为支持,我千里迢迢赶回家乡。是想劝我的老母亲,要想开,这是政策,我们要支持。是的,我想在老人家最伤心的时候陪在她身旁。主要也害怕她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但是,当我亲耳听到劈棺材的声音,亲眼看到那些老人的绝望,心绪纷乱:担忧,无助,迷茫。我不对反对殡葬改革,而是为那些老人的余生,他们的生活质量,无比担忧!
我刚一回去时,就有几位老人在等我了。一见面就像大救星似的,抓住向我哭诉——老人们很天真,问我有没有能力保护他们,生命中唯一落得的财产(棺材)。我说我不能。他们很无望,自言自语:不是说和谐社会吗,这样对我们老人,死了也看不到和谐!
后来我就听到劈棺材的声音,沉闷,却传出很远。那声音,跟别的声音很不一样。有两个老人不想看,跑到河边去了。我只能默默地跟在她们身后,害怕万一。她们用拐杖戳着地面,朝着河水哭喊,老天,你为什么不让我死呢!
劈棺材之后,其中有一位特别喜爱打麻将的老婆婆,回家后就病倒了,站不起来,直到现在也没站起身,不说打麻将了。短短几天,我虽没看到我所关注的范围内有老人自杀。但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人们的悲伤与绝望。
今早有机会看到《安徽安庆6老人或为免火葬自杀多村庄强收棺木》。因为我经历了,所以我想以截图的方式,说说我个人的感受。
摘录: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殡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政策推行过于迅速,致宣传、教育不到位;基层强行收缴棺木,直接刺激老人;而当地重土葬的传统习俗也令老人心结难解。昨日,安徽省民政厅回应称,禁止强制收缴棺木。专家称,对民俗文化的改革应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但桐城市20多个村至少30名村民证实,在他们村,进入4月后,关于殡葬改革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但村委会却未组织任何宣传工作。只是4月中旬贴出了一份安庆市将在6月1日实行火葬的通告。
以上观点,确实是我这次回乡最深刻的感受。劈棺材这个事,真的来得太突然了!因为至少我回家过年时,对于老人,这个同她们性命一样重大的事,我却没听老人们说过。
摘录:桐城大关镇旵冲村,今年88岁的潘秀英已自杀4次,但最终被救活,在其子女恳求下,村委会同意暂不收缴她的棺木。5月25日,她以含糊不清的言语向新京报记者承认,棺木是她目前活着的唯一指望。
桐城人的风俗,一般人过五十岁后,就会考虑置办老家伙(寿材)。即使那些年人们贫穷,也会省吃检用置办“老家伙”。因此,寿材对于老人,特别那些年过八十的老人,大半寿材都已经陪伴他们度过几十年,是跟生命一样陪伴的。现在人们常说的老有所依,寿材就是老人们最大最后的所依。是他们的命。
因此,就是将来要火葬吧,也不应该这么急促地破灭老人们的希望。要改革要火葬,可以从别的方面入手先做,比如从源头抓起——棺葬是必须入殓师与道士的。你先对他们作出相应劝导或限制等,也好啊!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守了几十年的依托,在这最后极短的余生里,我们就是火葬,我们也不应该生生地切断老人们唯一希望的视觉,唯一的精神寄托,寿材。就把它变成一种纪念,一种精神寄托,让他放在老人的身旁也好。人越老,也会越糊涂。我们这些年轻的、精明的人,我们这些实施者,难道不能以充足的时间,多做老人们的工作,我们就是没耐心,也可以去让老人们的家人,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来导劝,慢慢进行啊。这样,至少让老人们在精神上,有个缓冲,有个安慰,不是吗?在并不违背,又能慢慢实施政策之情况下,善待老人,我们慢慢来,不行吗?为何要这样生生地劈棺材,这可是劈死了老人们的余生!
摘录:“殡葬改革,99%的老百姓都支持。”杨万生一再强调,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负责任的。
至少在我熟悉的范围内,老人们,百分之九九都不支持!老人们,也是百姓。
摘录:3月25日,安庆市就下发了通知,4月1日,启动殡葬改革,城乡居民死亡后火化。5月初,再次下发通知称,6月1日起正式实施殡葬改革。安庆市民政局同时提出,至今年底将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争达到70%,到2016年达到80%。对此,干了30多年村组长的朱子玉说,他无法想象,在一个土葬风俗浓重的地区,外地很多年才能实现的殡葬改革目标,安庆如何能够在短短两三年之间实现。新店村吴大旺等村民称,年轻人和大部分中年人不会在乎火葬还是土葬,但很多老人的棺材已经准备了二三十年,“能不能有个灵活的政策,或者给老人一个缓冲的时间?”
老人们一生的唯一的最后的希望,如何可以在一二个月内就破灭?真的需要给他们时间!现在的下辈人,在外打工,跑得多,见识多,思想也已经开放。实施者如果能给老人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的子女回家,慢慢做老人的工作,相信大半子女,都能做到。
摘录:“会很平静,参加的村民代表等没人反对,相反都非常支持。”5月25日,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
上午近10点,吴大旺回到家中,他告知父亲吴正德这一消息,并劝慰了一番。10点40分左右,吴正德催吴大旺回家给自己做饭。11点35分,吴大旺送饭来到父亲的院子,发现父亲在门前的樟树上上吊身亡。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称,从5月6日开始,按照市镇部署,新店村开始收缴棺木,全村4900口人有192口棺材,均已收缴,政府部门给每口棺材1000元补助。“你随便问,村民都支持,有的就是不给钱也愿意上缴。”
那场死亡,我不在场,就不敢乱说。但是就前面那句话““会很平静,参加的村民代表等没人反对,相反都非常支持。”
——劈棺材的前后,从外表看是很平静。但这是无法抗挣,是无奈的结果!它延续的隐形的后果——对于老人的伤害,太大了!老人们无力言论,但很多老人从此落下了心病,他们会在心病中了却余生。还有那一句,“你随便问,村民都支持,有的就是不给钱也愿意上缴。”我想,不要问别人,就去问老人自己吧。每一副棺材就是一个老人,你问他们自己,他们支持不支持。
摘录:“我的棺材是我卖一点粮食买一点木头省吃俭用准备下来的。”事情过了近20天,72岁的胡云梅还是忍不住落泪。
像上面这样的话,是我听到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他们是很平静,但他们内心巨大的伤害,只有他们自己体会。这种痛,将伴随他们的余生,让他们在伤心与绝望中死去。
摘录:“没人问你愿意留着还是被收走。”郑的儿子胡红祠说,村干部称收缴棺木是国家政策,“我们不敢违背政策,眼睁睁看棺材被毁。老太太晕了过去。”
很多所谓支持的人,都是同上面胡红祠的心情一样。我那九十二岁的老姑妈,棺材被抬走后,我亲耳听到我的大表哥说: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不敢违背政策。
是的,劈棺材之后,人们看到的虽然表面平静,但隐形中的滴血,只有老人们自己吞下了。
摘录:李人庆称,土葬代表乡土民俗文化,对此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短短一两个月的改革显然操之过急,“这需要2-5年培育观念的过程。”
请给已经时间不多的老人,留点时间吧,留点余地。2-5年都难办的事,放在2-5五个月来办,肯定会出问题。虽然那些问题你们用肉眼看不到,但它对人的心灵,特别老人的心,伤害巨大!
社会即将步入老年化,我们这些强大的人,伤害了我们的老人,现在是不会有感受;但总有一天,到我们自己年迈时,我们会带着不安离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