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嫩芽和嫩叶的价值认知及买卖标准的外延性拆解

(2025-04-10 11:28:06)
我们对明前茶雨前茶及夏秋茶的定义是否源于茶商的销售策略 其次芽与叶的生物性差别有无品质上的划分 然后回到售价上 一百多元(一市斤 下同)与四五百元的茶叶之间 在口感品质上是否真的存在三四倍的差距 我们的购买选择该以什么为主 也就是有没有区域性基本共识 把茶叶品级及价格做一个系统性划分 让买家不用猜盲盒 或者说梳理凌乱的茶叶价格体系 适应普遍性的网络交易 这应该是个显性问题 但我们网购茶叶多年 感觉始终都在投赌性买茶 品质高低价格贵贱好像永远都弄不明白 前些年曾多次购买进口茶叶 在其中文说明书上基本就是红茶和绿茶 芽与嫩叶的分级是否为区域性特征 四五百元的明前芽片与百余元的一芽两叶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而懂茶人(包括有钱人)毕竟是少数 面对普通消费者的普及性产品 凌乱的售价是有利于卖家还是有利于买家 退一步说你永远也买不明白的东西 你仍孜孜不倦的频繁选购 其背后潜藏的原因是必须品还是心理强迫症的必须买 以致我们都得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的精力挑选所谓合适的商品 结果就是让原本简单的交易复杂化 包括中间商企图利用模糊认知的图利者 都得小心翼翼的进货售卖 卖不掉的新茶要不要处理贱买 这也许是想捡便宜的消费者之最爱 但买家也会借此把绿茶陈货一股脑的塞给你 今年的绿茶和去年的绿茶除了价格有无品质差异 口感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也许我们还是说不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