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盲谈试音碟与器材的适应性攻略考

(2024-07-26 15:17:25)
三十年前的试音碟片多带有频响测试 现在几乎都是音乐碟片 包括常常被卖家推荐的蔡琴及渡口 从鼓的低频到蔡琴唱的中频和吉它的高频 其实更多都只是人为加工的结果 只要功放功率够大 音箱喇叭尺寸够大 大音量下都会获得过瘾的听觉感受 这里展现的频响振撼是录音后期制作加进去的 细节与层次感多为提高频段电平产生的听觉误区 在试音碟加持下你几乎找不到不好听的器材 真正到古典音乐的试听中 大提琴与小提琴的重叠 能否清晰可辨 各类乐器的强弱音是否悦然于耳 杂音有没有影响我们的听感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谈个人的听感偏好 试音碟想告诉我们什么 增强与减弱音频信号的目的也许只是想多卖几只自家的喇叭 故试音碟多为器材厂家为自家器材量身定制 而推崇和流行则是卖家艺术 旁观者试听与过客评论潜藏着多少买卖流量 反过来买张试音碟试听后几乎不再上机 经常听的音乐是什么音乐 其提供的情绪价值与器材有无关联 退一步讲试音碟对器材展示的助力对谁更有利 换言之甲家器材播放的渡口和乙家器材播放的渡口有何不同 丙笑了 都不如我家(不信 你拿回去试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