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情的背后是善良还是扭曲的嫉妒作怪

(2024-01-19 15:06:11)
我们不去讨论蹭热度赚眼球的同情举动 回到人的自我意识中 同情除了短暂的情感冲动外 还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善良 即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习惯 且 不需要为付出承担沉重的后果 如若不然你自己都无法摆脱饥饿的困扰 你如何能从容的把食物让给他人 看他太可怜了 这样的思考要基于我还能吃上一口的基座上 人在自我挣扎的困境中 哪来的闲功夫为旁人解忧 特别是在效益至上的年代 行为原则的社会属性讲求的是功效及利益 靠表白同情心换取他人的信赖 其本意还是为了谋取利益 哪我们还需不需要善良 当然需要 这是人本能的情感温度 媒体渲染的同情常常会超越善良的本心 形成过界的触手 即你所表达的善良损害了他人 贩卖他人的不幸遭遇 其中或多或少附带有平衡个人妒忌心的色彩 我原本不如他 可他现在却成为我怜悯的对象 所谓的感同身受带有显而易见的幸灾乐祸 天才少年 留学博士 高大上的标签并不能豁免自身人格障碍 而我们想说的是热衷于表达同情心的人 其自我定位的背后有无个人(意识)诉求 单纯的帮助并不需要理由 也不会在意你的经历 选择性帮助强调的也不仅仅是帮助 而是我能从帮助中获得什么 包括热衷于此的观众 唉 别人家的孩子失手了这从反面满足了我的攀比心里(嫉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