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如何看待围观者躁动暨集体焦虑的社会背影

(2023-07-05 17:23:40)
我们能否辨识围观的社会性质 当轻生者处在跳楼边缘时 围观者的躁动 包括喊叫指点议论对当事人的影响是否促使事态恶化 或许这些很难说得清楚 但事发后的社会舆论无不谴责喊跳的围观者 即无意化解事态发展的不良举动 暴露出在场者的潜意识暴力 我们当下谈的最多的是戾气 可戾门缝隙挤扁的犬 并无法辨别疼痛是源于门自身的重力 还是外力作用 而我们更愿意用压抑的集体潜意识来解读某些人性共有的暴虐倾向 后天的成长历程(包括教育)是否彻底更改了我们原始的野蛮习性 同理欲望能否轻易唤醒我们的野蛮冲动 诸如此 我们从凌乱的社会表象中 很难理顺出共同的原始特征其潜在的影响力 但是在意他人感受的本意 亦可理解为他人同样在意你 延伸至相互帮助可以更好的验证生命的体验过程 如若相反 人与人的争斗才是人类社会可怕的内卷(包括竞争并不是个友好的社会名词) 这和围观有什么关系 当你站在高楼边缘 为某些苦恼的缠绕无法解脱时 你看到你的同类对你的态度 你会有所感动或怀恋周遭的人和事吗 有个寓言讲当你和同伴被一只老虎追撵时 你最大的心愿也许不是跑得快不快 而是你的同伴跌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