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于雪糕化不化的公众目光到底看到了什么
(2022-07-10 13:23:10)
我们暂不去讨论网络热点引发的关注是否包含故意而为之的因素
雪糕品质检测应由食品监管部门具体实施 并予以公开说明 或者某人买了雪糕委托一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如若不然凭借三十一度室温下观测融化与否
或用火烧 皆缺乏令人信服的品质论定 我们平常人心目中的雪糕不化 暗含各种黏稠添加剂太多 而雪糕厂家辩解奶油等含水量少的食材占比高
倒致雪糕融而不化 不变的外形是否是鉴别雪糕优劣的标准 其次我们一般人判断雪糕优劣的依据是什么
外形嗅觉口感能不能让我们轻易辨别出五元和五十元的雪糕 如果能 就不会有人从冰柜里拿出一只不起眼的雪糕到柜台结账时被告知几十元
扎心付款后 感觉被雪糕刺中 其实是被卖家算计 高价雪糕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雪糕概念(包括成本) 经济学家标称为奢侈品
离奇的高价能否带来超雪糕的感受 高溢价消费快感是否真实存在 反过来反高价应该如何正当表述 特别是化不化有无意义 暗示添加剂多的暗示
具不具有清晰的指向 揭示问题本质 网络舆论走向如果缺少理性加持 多是哗众取宠赚人眼球的把戏 谁在把持引领舆情走势
正当的商业环境中高溢价食品能否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包括雪糕 贵所展示的产品内含当否物有所值 可这与化不化有什么关系吗
化忘关了自来水龙头(水添多了) 不化一袋添加剂不小心都倒进缸里(放多了) 大企业的小作坊情怀存不存在 哪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
普通人喜欢什么视角(我们心里都清楚
只不过不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