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菩提寺
古刹菩提位于镇平县城七公里处,背依杏花山,濯足兰溪河;气势独到,秀色呈异;在我国百千名山名寺里自成一家。龙舒山人诗云:“秀山遥望宛城西,道出安皋醉如迷,地接诸天开法界,峰悬绝顶见菩提。”巧妙的道出了从南阳看菩提的方位,以及迷人的自然景观。
据考,约七千年以前,地壳变动上升,形成了山体,后经冰川砺磨,奇峰险崖,更增峥嵘峻峭;因云气所钟,层峦叠嶂,显出变幻莫测;涌泉流激,情趣盎然,古木森威,孕育原始的苍翠;茂林修竹,生成幽雅的妙境;幽谷深涧,藏奇纳胜;玄奥处处,添人费解。杏花山,自然因杏花而得名。古有“杏花不断四时香”,“山中哪复花开落”的佳句,贴切的颂扬了她的容貌和特点。“杏花铺锦”,溢香十数八里,“杏山烟雨”,令游客神思飞扬。“胜地却疑云是路,多情转觉玉为浆。”可见杏花山的神圣。
菩提寺,建筑古朴巍峨,造工绘制绮丽;右有龙山左有虎山护卫;龙山沟虎山沟浓饰粉黛,于两侧招人依恋。据《神僧传》记载:唐高宗永徽年间,菩提大师朱智勤至此,视其山水奇异,便人洞修炼,始成正果,再创建寺院。鼎盛之时,这里居僧数百众,香田百余顷;接待八方香客,香火昼夜不断;晨钟暮鼓于涅阳城内也能听到;后经历代沧桑,而今,山水更秀,景观更荣,寺势更威武。
佛寺四进院落,居高临下,依山拾级而坐;山下数十里坦田沃土,水流湖泊尽收眼底,山上四时云烟雾霭,清幽香异尽于身围。
二佛殿,硬山式建筑;筒瓦平脊色香典雅,装饰绘彩庄重淳朴;檐牙高啄,规守着严肃;不侍斗拱,不搔首弄姿,坚守着自己的形态。前壁有碑刻两方,字体各异,亦游仞功力,亦飘柔潇洒;言辞意味浓厚,皆在赞颂杏花山菩提寺。右有“奉请八菩萨”。所请八位,何只四位?有兴趣研究的话,请细读碑文。左边供奉一神仙。这位神仙常计较香客们忽略了他,如有忽略,他会给香客们制造点麻烦。这神仙也是,屈居屋檐下,还想领风骚。
殿内供奉弥勒。弥勒坦肚,经年不倦的笑。笑迎天下香客。受礼态度不错,笑容可掬,至于能不能以礼回报,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弥勒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四大天王分居左右,各有形态逗引人们对他们重视。
殿右,古为马房院,膳房,客堂;殿左,关爷殿;关爷殿内没关爷,关爷大约出征去了。菩提大师从山崖的石洞请到了这里,虽委屈些倒比在石洞内阔气多了。祖师左边有牧童侍立,右有老虎盘卧。他俩都是祖师的弟子,传说里牧童常在此放牛,为祖师勤奋修炼所动,乃拜倒在祖师的足下。老虎呢,本性凶恶,掳食人畜,也被祖师感召,返本成佛终身护卫祖师,也担负着祖师的坐骑职责。抬足而上,便有大雄宝殿在这里威风凛凛。佛的精华也集中在这里。如来佛端坐在殿堂与二佛殿比较,更多些豪华,亦可以“雄”字概括以规模;彩柱画栋十分的肃穆,张檐壮体给人以威严。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有众多的和尚在他身边禅诵经文,他门前广阔的月台常有道场举办,朗朗禅声不绝于耳。
佛光普照近者先得宜。月台上有三奇,可能是佛光沐浴所至。钟声碑,十月兰,溶雪石。钟声碑是清代知府为菩提寺立的护法碑。碑文不奇,奇在以石击之便响如钟磬;白玉兰,明代所植,每年五月含苞,次年清明开花,羞羞答答怀胎十月才吐蕊。据说,她第一次含苞只三日,掀开最后一片花瓣时,竟跳出一位素盈盈的漂亮女子来。后被恶人所见,抢掳为妾,并引众恶入围玉兰树不散;白玉兰无奈,含而不露;越明年,众恶人去才始展花瓣,然而素色女子却早已溶化成蕊。溶雪石,一米见方,落雪即溶,即使周围积雪万仞,它依旧清清白白一丝不染,想来内里必是终年烈火熊熊。佛前三奇,至今仍然解释不清,就留给后人去破译吧!
法堂建筑比大雄宝殿更高一筹,单檐硬山飞扬五脊,楼上有栏杆,楼下有雕版;雕刻精工细腻,隐隐传喻神景佛画,殿中过厅旗幡仪仗,气氛喧闹;壁间彩绘五百罗汉,喜怒哀乐演尽人间千奇百怪的表形态姿。藏经楼高高在上,更尽层次;重檐硬山,五间四柱;柱间透花雕木,视角明晰,绘声绘色;单层彩绘斗拱,跃跃欲飞;房顶板瓦丝丝紧扣,别是一番风韵;经楼西厢特作僧舍,以担负护卫;经楼内原藏有缅甸赤足金佛像,唐代高僧陈玄奘自印度取的贝叶经和其它一些经卷。这些都是国家的一级文物。就寺院建筑的布局和规格,足可看出佛家以对于文化和图书的重视程度。
法堂院内,有清代月桂两株,仲秋开花,香盈山上山下;藏经楼前栽植古柏、枇杷、辛夷、凌霄等名贵树木花卉。这棵树特殊,取名痒痒树。它自出土以来,承天地之灵气滋养,蒙日月之精华育身,虽有三百多年高寿,但依旧如妙龄闺秀,楚楚动人。它统体神经灵敏,轻触其体任何一个部位,树梢则颤颤抖抖,忍俊不禁。大明英宗年间,本寺老方丈夜做一梦,梦中见到观音菩萨告诉他说:“世况愈下,恶人行恶之后,还想求于保佑,为了普度众生,在藏经楼前撒下一粒痒痒树种,寅时即可枝繁叶茂;汝可告知来寺香客,令其用指扣触树杆一试。心善者一触即动,作孽者即使十指扣触,树也丝毫不动,使其大彻大悟,改恶从善。”二日,果有现在这般模样的痒痒树挺立,从此后,凡来寺的香客都要至此一试。
说起菩提寺的水井有一百六十一眼,其实呢,水井只是一古柏加六条青石围就的一泓水潭。
千万别小看这水潭,它百年干旱不枯竭,数月雨涝不增盈。此乃又是一古怪。据说,该泉与山那边的凉水泉相通;凉水泉的鸭子失踪,能从这里游出。看浅水不浅,一共六里远;看深水不深,万担担不尽。
最坚的莫过于这块方石。它放置在骡马进出的必经之处,经万乘砥砺,历千古研磨,不但没有损迹,反而愈踏愈坚厚,气鼓鼓的凸出了平面。世人称之为马踏石,也叫石胆。
最怪的要属钟楼和鼓楼。在任何地方这兄弟俩都是并肩而立呈对称状,惟菩提寺的鼓楼要出前丈余。传说里就是这只龟在作怪。这龟看鼓楼造工精美,便想将其驮往它寺以获宠,不料被发觉,一声大喝:哪里前去?龟惊骇,扭头一看,却是老方丈追来。龟不敢再走了。看这只龟如今仍在提心吊胆的回头望呢!
步过迎风侍月桥,三株千年白果呈三角形凌空高耸,枝繁叶茂气宇昂扬。人们都说它们是白果仙子幻化而成。很久以前,涅阳一带瘟疫流行,天上的白果老人就指派他的三位女儿,到凡间采药医疗,不曾想会触怒瘟魔,瘟魔持鞭毒打她们,她们战败后变成三棵树,将自己的精脉血气生成白果,供这一带的人们医疗百病。
走下百级台阶,是高大壮观的照壁巍然屹立。“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有人把照壁唤为镇山碑。明代以前没这个东西,到了清代,这来寺主持因坐不稳,才建造此碑以示佛威。虽然上书“皇土巩固,帝道遐昌,”寄托的却是佛事的吉祥如意。
菩提崖,也叫菩提盎背,菩提成道处。菩提祖师朱智勤就在这座松竹掩映的悬崖古洞内参禅坐化。别看穴小,仅一人的天地,他却在这里修成正果。功就何须殿堂大,业毕始知心虔诚。朱智勤坐这里望“五台”看“丹霞”,慧眼千里之外,跟如今的高倍望远镜不差上下,可见此处果有灵气。
朱智勤身边的老虎洞倒宽大,可容百名座禅。究竟是老虎先来安家,还是朱智勤先到此修炼,还无法考证。不过老虎以后成了朱智勤的坐骑也不更换一下住宅,说明老虎洞虽大,倒没有朱智勤屁股下的一席之地神圣。
朱智勤的门前是竹海,修竹密密呈绿流翠,风来摇动碧波荡漾;林涛阵阵与满山松柏协作,描绘菩提有声有色甚是壮观。
翻越虎山背,更有雄山峨势,林木葱笼。“冰绡剪破裁云幔,银汉倾斜作玉沟”,宛西自治派领袖彭禹廷被害逝世后就埋葬在这条沟的顶端,并修建了陵园和彭公祠:“杏山壮色”,“虎麓增辉”。牌房前“古井涌泉”,“双龙吐水”;牌房下有蛙鸣路,行人走过有青蛙呜叫;六角亭玉色映辉,造型别致;六角顶六角檐六块碑面,六根石柱六个棱,六边底座六方石,玲珑精湛,别具一格。银汉倾斜的玉沟,信手拾来就是水绣石,稍加修饰就能制成盆景,陈放案头,赏心悦目,玩味不尽。
菩提寺风景群千奇百怪,美丽叫绝;广纳人间千古秀,问道之处皆神奇,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科学与艺术、神话与传说为一体,她不仅仅是南阳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河南省八大名胜之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生来不游菩提寺,枉在世上走一遭。菩提寺,景观源远流长,文物收藏丰富,植物园林珍贵,菩提寺,会使你广开眼界,助长你大展宏图,使你很快走向希望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