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西门头沟双石头村,有个闻名京城的“石上宅”,在一块20多平米、高5米的石头上建起来的房子,原来曾经是一座庙,后来改为民居,有院有房,是北京地区唯一的“石上宅”,也是斋堂地区古民居的代表性建筑。
院落的小门开在西侧,有人工开凿石阶可登,院落之小,却五脏俱全,有院墙、有古井、有正房,在北京地区堪称奇特。
双石头村位于著名的爨柏景区,是去往爨底下村的必经之路,地处狭沟偏坡之上,人烟稀少,远不及爨底下村和柏峪村那么有名气,也是我们误打误撞看见的,停车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村,看见门牌号才知道村名。
双石头村的村名因村口的两个巨石而来,巨石名为鸳鸯石,大的相机都几乎要容纳不下,村里以“石”为主要材料,具有众多的石墙、石街、石碾、石灶、石臼等,可以称为石头的世界。
高坡上的民居。
村子不大,村里人也不多,看不见众多的游人和村民,和其他的古村一样,住在这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都搬离这里出去打工了,只有这些空巢老人故土难离驻守在这荒凉的土地上。
在攀岩这个石头阶梯去往村庄的高处时,我们见到了这位老人,此时他正坐在台阶上歇息,背后是他的家,眼前是通往村外的路,子女已经不在这个村里住了,在京西的古村里,像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不舍离开故土,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家园。
老人家虽然年事已高,脸上、手上都透出岁月的沧桑,但是模样却依稀能看出年轻时的英俊,并且衣着整齐干净,还颇有镜头感呢,和老人简单的聊了几句,他很开心,热情的指点我们到爨底下村去,说那儿热闹,这边冷清,但是老人家,我们正是喜欢这样清净的小村呢。
面对我们的镜头,老人始终保持着微笑,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我们,镜头感一点儿都不差。
而偷偷回望,谁又能知道老人内心的感受呢?是冷是暖?是甜是苦?上山是否吃力?买菜是否方便?有了病怎么办?
在京西的所有古村中,几乎都有这样的空巢老人,过着清贫、清净远离喧嚣的生活,他们的养老问题的确令人堪忧。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多少个这样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家庭,就有多少各自的悲欢。
石头垒砌的围墙古朴苍凉,在冬天更显示出几分寒冷的山里腔调,他们的家里一定比我们的楼房要冷得多吧?


一个土炕、两个箱子、一张桌子~往往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即使有这样的冬日暖阳,似乎也活跃不了山村的气氛,要记得在这里,在京郊,在这大山深处,还有这样的小山村和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
村里大多都是明清古民居。
依稀可见的标语。
悄无声息。
冬日的凄凉。
废弃不用的石碾。
石头阶梯。
双石头村如今已被列入爨柏景区,需要统一购票才能进入,大门票35元,包括爨底下村、双石头村、柏峪村、黄岭西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