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西夏的历史,我曾经处于朦胧的状态,最近行走于甘肃、宁夏、内蒙古一带,方才渐渐对西夏有了一些简单认识,了解了西夏曾经在我国历史上创造的灿烂文化,无论是它独有的佛教艺术文化,还是简单的西夏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也成为我们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依据。
截至到现在,已经陆续发了几篇关于西夏遗迹的博客,今天是最后一篇,关于西夏王陵与西夏艺术。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贺兰山脉,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址,分布着9座帝王陵墓,254座陪葬墓,规模和十三陵差不多,一座座土黄色的陵台,像一座座山峰矗立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雄伟壮观,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走进陵区,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尽头,远远就能看见陵区里最大的泰陵,这就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原来是八角形夯土构筑的,并饰以瓦当彩绘等,后来却遭到破坏,只落得这样的土堆形状,但阙台、陵台布局还基本清晰了然。

据介绍,西夏王陵建造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贺兰山曾无数次爆发过山洪等自然灾害,贺兰山沿线地区均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损毁,而只有西夏王陵一带未曾遭受过山洪的袭击,堪称奇迹,也许是由于贺兰山的庇护吧?


一号陵河二号陵分别是李元昊祖父及父亲的陵墓,高大巍峨,在平坦的荒野上格外抢眼,如果没有被焚毁的和被盗的痕迹,该是多么壮观宏伟!可以想象出西夏王国曾经在西北雄踞两百年的辉煌历史,及其在经济、文化、民族团结方面作出的不朽贡献。



陵区建筑面积很大,53平方公里的面积,两百多个陪葬陵星罗棋布分散在各个角落,9做帝王陵排列有序,布局完整,每一座帝王陵都是完整的建筑群,南北中轴,左右对称,既有唐代的建筑布局也有宋代的帝陵特点,还建有西夏的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据史书记载,昔日的王陵有碑亭、有月城、有宫城、还有园林,庄严壮观,红墙绿瓦,庄严肃穆。而如今,这里已是残垣断壁,只剩下孤零零的夯土遗迹,昔日的辉煌早已不符存在,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在这里或许感受不到什么精彩之处,甚至没有一处遮风避雨的树荫,因此来这里参观的人似乎并不多。



然而,当你行走在景区明晃晃的艳阳下,当你仰望高大苍劲的陵墓,当你回想西夏的辉煌历史的时候,似乎能感受到昔日的兴盛与强大。岁月已逝,时光不再,而遗留的帝王陵墓,却依然昂首挺立在这荒凉的原野之上。



参观陵区之前,有必要去西夏博物馆细细的了解西夏,这里展出了西夏的碑文、瓷器、官印、壁画、石窟艺术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再现了西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西夏王国最鼎盛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程。


西夏的瓷器制作水平很高,吸收了宋瓷的特点,以白釉、黑釉居多,尤其是剔刻花工艺十分精湛,这件纹罐上精致的白釉剔刻花牡丹精美十足。

这是剔刻花扁壶,有双耳可以穿绳携带,适合游牧民族使用。这种黑釉的一般是民间所用,而白釉则是皇家用瓷。

如果说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簇奇葩,那么西夏文字则是奇葩中最为闪亮夺目的明珠。西夏文字仿照汉字的方法,字形方正,笔画繁多,也有独体字和分体字两种,西夏灭国后,文字一度失传,直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才被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目前已经掌握了部分文字的读音。



西夏的绘画吸收了周边各民族、藏传佛教密宗的艺术特点,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彩绘木板画就是典型代表,《男侍》和《女侍》图,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反应了当时的生活情形。


西夏最有特点的石雕人像驮碑,碑座呈正方形,人是裸体屈膝跪坐,头部几乎占整体的三分之一,胸部硕大,起初专家认为人像石座有男女之分,现在已经初步认定全部为女性,因为党项民族处于原始社会,女性地位崇高,用女性驮碑是生命、力量的表现。


旅游提示:
1、西夏王陵套票95元,包括门票及往返观光车,学生、老人、现役军人优惠。
2、可参观景点:西夏王陵、西夏博物馆、西夏碑林、西夏史话艺术馆。
3、交通:银川市区有发往西夏王陵的旅游班车,价格不高,就是间隔时间长一些,具体请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