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觉统合注意力专注力大脑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 |
这孩子像有多动症一样,总是坐不住,教他学什么总是不专心,你说你的,他玩他的,根本不怎么理会。怎样才能让他静下心学呢?
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因为孩子注意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好动而生气,也常因为孩子“三分钟热”、“坐不住”这些行为而烦恼,其实,这不是孩子的性格障碍,也不是孩子的性格问题,而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在他婴儿期没为他做过“注意力视觉训练”,就别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好动”、“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反过来想,孩子好动说明他健康,要是不动,就说明他生病了,谁希望孩子生病啊!所以,当孩子“坐不住”的时候,不是去说教他,而是有方向的用正确的方法和正面的语言来引导他,为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典案例】
我的孩子三岁,今年九月刚上幼儿园。几个老师都反映他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时候爱做小动作,在班上比较典型。偶尔能集中一会,过一会又不知想什么了。他从小时候就这样,完全不能象同龄的孩子一样能比较长时间地玩一种玩具,总是玩一下这个有玩一下那个,这件事还没做完就做另外的一件事。说他吧,他还发脾气。他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家长该怎么办好啊?
【专家诊断】
其实,这时候的孩子比成人更烦恼,因为他也很想集中注意去观察、去了解,但他无法控制他的大脑,只能让大脑操控他的身体来做出反应;而当身体做出的一系列不适当的动作反应时,却又受到了责备和不理解。
究其根源,当孩子出现好动、无法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时,家长才是真正的“主谋”,家长是最该被责备的对象,因为是我们在他年幼时(0~3岁)忽略了这方面的训练,没有提供优质的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给他的大脑,所以,他的大脑没有建立高效、快速的运转机制,导致孩子的大脑在信息的传递、整合和统筹时,不协调出现了偏差,才形成现在这样的状况。有时,为了省事我们让孩子看电视、看碟,当我们看到孩子看电视能坐在那半小时、一小时都不动时,一定还觉得他的注意力不错吧!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真正能考良和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是静态的画面!而不是动态的画面——电视!电视的画面是成秒钟的变换、它是由镜头不停的切换组成的,那不需要有多高的注视能力啊!况且孩子上学,学习工具都是静止的、静态的(书、玩具等),现在,你能明白造成孩子注意力难集中的主因了吧!
而知道了造成的原因,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手法,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引导方法和刺激,才是重要的。
【黄老师支招】
首先,我们来了解在心理学里对于“注意”表达的观点。
专注力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对象(刺激),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决定注意力的时间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当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他也在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我们平常所说的“注意铃声”、“注意灯光”,并不是说注意本身就是独立的反映过程,而是由于习惯,把“注意听铃声”、“注意看灯光”中的“听”字和“看”字给省略了。它不同于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有自己特定的反映内容。因此,注意是需要听觉、视觉、味觉等身体的感觉器官一起来参与活动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说“注意”的时候,是大脑所有的器官都要集中到同一对象上的,所以,专注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实际上是大脑在接受到信息时,要统合所有的感觉器官传递的信息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指的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而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肌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所以,我们孩子好动、注意力难集中,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
而有的孩子的行为不协调,是需要接受专业的指导去进行感觉统合的专业训练的。在这里我们来了解婴幼儿专注力的发展特点(以独自看书为例):
2.5岁,6~8分钟;
3岁,10~12分钟;
5岁,10-15分钟;了解了一般水平,我们就可以自己来为孩子做个评估,孩子若独自翻看、玩书达不到这个水平,就需要让他接受专业的训练,帮助他的大脑协调并发展到一般的水平。
在这里我会给你一套培养孩子专注力的 安静训练:
一、互动游戏法
1、躲迷藏。我们会发现通常爱动一些的孩子,藏猫猫是藏不住的,基本上是还没等找,他自己就跑出来了,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沉不住气”,其实,“沉不住气”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多数属于前庭觉失调,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就要这样来玩躲迷藏:由一位家长带着他一起藏起来,另一位家长来找,这样一起躲起来的家长就可以及时地用手指做“嘘”状指引孩子不出声,抱着他一起,这样宝贝就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就跑出来,我们可以从躲藏30秒开始,逐渐地加长时间;有耐心的家长建议用秒表卡个时间,做个记录。这样会更有意义,因为你可以运用三比法则对宝贝的每一次进步给予鼓励。
2、听觉安静训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帮助孩子打通人和自然的沟通渠道,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丽风景,使他欣赏能力也得到充分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