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安全意识操办安全测试探索 |
分类: 早期教育 |
孩子磕磕碰碰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电啊、被利器戳伤啊,这安全问题可真让我们担心?
据统计,每年在各地的儿童医院入院的孩子中有8%的孩子是因为烫伤入院的,也就是因为家长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清除不安全的物品上,而从未想过要让孩子认识什么是不安全,不安全给自己的身体会带来什么不好的感受,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更忽视了孩子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勇于尝试、不放弃时,不断地完善和锻炼自己的过程。以至于每年有那么多受伤的孩子接受治疗,以至于长大后,有那么多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孩子自杀、自虐、虐待他人和动物。
【经典案例】
牛牛是老吴家三代单传的独子,自打牛牛会走路以后,见到什么都要玩,家里所有大人觉得不安全的东西全部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什么玻璃杯、牙签筒、这个盘那个盘,一件不留,有的放在高的地方,都算好了是牛牛够不着的地方,可是这段时间牛牛好像对电视机后面的那些线啊、孔啊很感兴趣,那天差点就把手给伸到插座孔里了,奶奶吓得魂都没了,这可怎么办啊?孩子的手真是快,老这样大人一天到晚紧张兮兮的,会崩溃的啊!
【专家诊断】
认识“不安全”是建立安全意识的唯一途径。
安全意识就是有自己会照顾自己,自己能照顾自己的意识。安全意识培养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是通过让孩子认识“不安全”、接触“不安全”来帮助他们积累自我保护的经验,引导孩子认识哪些东西是“不安全”的,是会给他带来伤痛和不舒服的。
科学的安全教育观:在保证安全的环境下为孩子提供认识不安全的机会!绝不是杜绝一切的“不安全”,也绝不是把孩子跟“不安全”隔离。我们要清楚地区分: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收藏“不安全”;杜绝“不安全”的事情发生≠不接触!况且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婴儿一出生就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保护生命的意识。
亲子之爱,人皆有之。许多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保护、事事包办、代办,尤其在3岁以前,孩子的很多体验权都被家长的“无私奉献”给剥夺了,没有体验过,何来经历?没有积累,何来经验?于是,孩子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儿,3岁前是这也不让他碰、那也不能摸;3岁后就成了碰不得、摸不得的“高档商品”!让孩子养成“懒惰”习惯的是成人,是在成人无知地努力下,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生活的低能儿,并丧失了对生命的保护意识。
【黄老师支招】
我可以操办但绝不代办!
操办就是为他创造适宜和安全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供其体验学习!而在操办的过程中一定要遵照【操办的三做法则】:
操办手册
一、
二、
如:提供单头牙签(一头平一头尖的)让宝宝自己扎水果吃;提供塑料切刀(切月饼和蛋糕用的)让宝宝为大家切分蛋糕、切香蕉、火龙果等易切的食物;提供筷子和馒头块、面包块或棉花糖或葡萄干让孩子学习用筷子;让孩子自己拨鸡蛋壳、桔子皮、香蕉皮,告诉他并跟引导他观察鸡蛋大头和小头的区别;桔子皮和香蕉皮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具体实施细则:
1、
2、
3、认识烫,只有通过接触,他才能感受“烫”为他的身体带来的不良感觉。所以,先要制造“烫”源供宝宝接触。来源一、用杯子接好稍烫的水,拧紧后,让宝宝从玻璃杯的外部用手轻轻触摸;来源二、饮水机红色的水龙头。让宝宝接触并告诉宝宝这是“烫、烫、烫”,有了这种不好的感觉,再打开杯子让他观察“烫”的水和食物上的热气,并让扶着他的手在适当的高度感受水蒸气的热度,这样孩子再也不会因为莽撞被烫了。
所有的体验学习都时刻记住要遵循[保护孩子自主探索的22法则]:是指孩子在自主对物体进行探索时,成人先在一旁观察,待其研究2分钟后出现以下两种行为再进行引导,行为一、子出现不想再继续把玩,准备放弃;行为二、将物品直接放下。或者是不管孩子能研究多少分钟,只要出现了这两种行为都可以适时地介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