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只教3岁以下的孩子认字!

标签:
阅读美国识字认字亲子阅读语言信息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做快乐亲子阅读的推广工作至今已整整10个年头,这10年里,奔走各地做公益讲座、专题讲座、做家庭指导、做智能测评、做专访,总结了一下,我参与了所有的这些活动,其实就只做了三件事:
1、推广一种文化;2、传播一种理念;3、普及一种方法。
今天,也不例外,继续做这三件事,继续把这三件事做好!
所以,在这里我要推广的早期亲子阅读的文化是:帮大家清楚阅读和识字本质上的差异,以及对孩子的价值。
1、阅读是为婴幼儿积累规范化语言信息,而识字只是记忆图形。语言中包含着文字,而文字只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2、阅读是走进儿童文学,识字是增加了识字量。
3、阅读是亲子间的图文共赏的过程,识字是家长教,孩子认的活动。
文学和艺术是两颗美好的种子,不但具有功能性的作用,更可以开启孩子体验和感悟世界的心灵之窗。一个一直被最好的文学和艺术熏陶的孩子,他的内心深处是温润的,他的待人接物是优雅的,遇到风浪是从容的。美国的教育学家曾对刚进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听过家长读书的宝宝的阅读水平,比没有听过家长读书的宝宝高出25%。宝宝们听家长读书的获益不仅仅是学习的技巧,家庭朗读还教给他们分担和参与的责任。读书使全家人欢聚一堂,让宝宝们感受到爱的温馨。我要传播一种理念是:亲子阅读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创建阅读的快感单元!
有这样一个关于习惯的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觉得可笑,一定觉得这个乞丐真傻,那么有钱了还讨什么饭啊?可是,这就是习惯对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习惯会主宰人的思维模式,习惯决定了人的行为模式,因为习惯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常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这个故事验证了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这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即使得到了丰厚的遗产,他已经没有大把花钱的经验,他只有行乞的习惯,只有行乞能给他带来快感,所以,他“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方便行乞”的想法一点都不可笑,也非常正常!
回过头来,说亲子阅读,我们提倡从小为婴幼儿做阅读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一个:为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所以,请为您的宝宝拿起书!不管是讲故事还是读国学经典都是为宝宝的大脑储存丰富的、美妙的语句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