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涩评 |
面对简陋的学习条件,9岁的佳佳很满意:“果皮箱不高不低,刚好可以写作业”。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路上看到一名环卫工推着环卫车,车上倒坐着一位女孩,面对一车的垃圾认真地学习,丝毫未受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影响。(大河网)
http://s2/mw690/686ed83fhcc4017f3dac1&690
最早是在人民日报的微博上看到的这则新闻。有人说,“这是平凡的感动”,“有人说这是爱的力量”,“有人说这样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到温暖!!”就连人民日报也竟然对自己的人民做出了关注。只是人民日报似乎更加注重子民自身的定力与幸福。看到小女孩在垃圾车上乐观安心的学习,人民日报似乎认为这就是幸福的母女,和谐的典范。
可这终归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更不应该以此为荣。小女孩坐在垃圾箱上写作业就是传递爱的力量?那么为了传递这种爱的力量,为啥不号召全国上下所有家庭的小朋友们都坐在垃圾车上写作业呢?有人说,这是正能量,很好啊,那么这样的正能量能改变佳佳母女的命运吗?能改变佳佳坐在垃圾车上写作业的现实吗?能改变环卫工的艰辛处境吗?佳佳是很满意坐在垃圾车上写作业,因为不满意也没有办法。骨感的现实不能带给自己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除了乐观还能有什么办法?
理想很丰满,现实异常骨感。一次次的感动之后,换来的只是更多的无助和悲哀。我们在传递佳佳乐观懂事之余,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些其它的问题。乐观很不错,但是一个九岁小女孩的乐观能改变什么呢?连莫言都改变不了买房难的窘境,我们想要改变岂不是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