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慧”

(2012-03-07 10:35:03)
标签:

think

first

通州

幼儿园

月亮河

早慧儿

科大少年班

分类: 观点

“早慧”就是老百姓说的天才,神童,多指幼儿在学习和认知能力远远高于同龄孩子,智商高。

随着社会发展,父母对孩子早教甚至胎教的重视,“早慧儿”不像几十年前那样凤毛麟角了,反而会以群体形式出现,“早慧儿”往往继承了父母优良的基因,在智商方面先天因素起到了决定作用,如果加上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的确会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但有些父母刻意地想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早慧儿”,在违背孩子正常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前提下,拼命教孩子知识,并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如:15岁博士毕业。这样的家长我遇到过,在我眼里他们是“病人”,我甚至都失去了和她/他们沟通探讨的勇气。这是社会当下“快速致富”,“一夜成名”的“成功学”心态的另一种症状。

家长要客观评判自己的孩子,其实很好区分,你拼命教,他才会的不是“早慧儿”,你不怎么教,他就会,甚至孩子虽然很小,但就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并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就是“早慧儿”。机械地记忆和条件反射似的学习不是智商高的表现。

对于真正的“早慧儿”如果按常规的教育的确会耽误孩子的智能发展,而社会对科学专才的需要又非常紧迫,于是就产生了“少年班”。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我们有哪些收获和思考呢?下面的文字源自对科技大学少年班小神童们的跟踪报道:

“少年班”是一种早已出现的、培养年轻科技精英的教育试点方案。一些名牌学府试图发现全国各地的一批学科“天才”、“神童”并集中起来,给予重点扶 持、特殊指导,于尽量短的时间内,以尽量快的效率,为国家高、精、尖科技领域输送出一支支“青年科学家”的队伍。“少年班”全系自然科学中的尖子生,尤其 是在数理化方面禀赋不凡。

  “少年班”的首创者为中国科技大学,继之到1984年扩展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 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后改名华中科技大学)等13所。1978年中科大开始试招第一届,今年已经33个春秋了。后来眼见问题殊多,“气数不妙”,几所 才创办几年的大学便纷纷自动“落幕”,唯中科大等个别院校坚持着。许多年来,由高潮而衰退,各校总共招收了3000余名学生。但时至目前,似乎还没看到有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天才”出世。据著名家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认为:“科大少年班 30年没有出一个学科带头人。”

  “少年班”的初衷,是要培养出10余岁的理工学士、20岁左右的理工硕士、博士,30来岁就能成为教授、研究生导师、科学家,独当一面,学术精 深,成果显赫。从某种程度上讲,其目的算是勉强达到了。如中科大,就不断爆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中国最年轻的博士”、“中国年龄最小的教授”等特大 新闻,并引以为荣。不过有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培养出最年轻、最有前途的科学家”,他们失败了,也失望了。从博士、教授、导师到科学家,还是有一定 距离。少年班里昔日的天才,今天有出家的,有自我封闭的,有心理顽疾的,有道德缺陷的.....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个人能实现的。就算在一个科研团队里也是一样,就算有再高的学历,再深厚的专业知识,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求同存异,我们不知道如何用个人的意志品质,强大的人格汇聚更多的资源和信任帮我们度过难关,我们不知道创新才是知识的最终价值体现,那我们就永远不能成功,更谈不上快乐的人生。

对于自己孩子是“早慧儿”的家长,学习能力不是您担心的问题了,所以不要沉溺于自己孩子高智商的的优越感中,其实您的优势是有更多精力去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结实的心理结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强大的人格和美德,这些才是收获幸福人生的根本。智力,非智力,创造力,后两种能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还有一种早慧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孩子展现的不是高智商和学习能力,而是超出同龄人的独立的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体恤人情世故的能力,还有担当责任的能力。我更羡慕这样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