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和华德福最大的“弊端”
(2011-02-22 09:21:01)
标签:
中国教育理论幼儿园华德福蒙台梭利 |
分类: 观点 |
幼教领域里的蒙台梭利VS华德福是门派之争。
两派自认的嫡传弟子用自家的长处来攻击对方的短处,显得不大气。这些是学术门派之争,我们姑且不去理会,但现在打着蒙氏和华德福名号的幼儿园和学校们像上了有机肥的庄稼一样蹭蹭地往外冒,我们就必须要关注了。
什么是蒙氏教育,什么是华德福,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和利弊大家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去深入的了解,我就不在这里复述了。我要说的是任何一种教育理论本身都有其局限性,父母们不要盲目信奉和追捧某一教育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背景,文化和时代特性教育理论和方法也需要不停地进化。
上面的这两大门派已经存世100多年了,而蒙氏教育最早是在意大利的贫民区里发展和成长的,为什么今天在中国相对纯粹一点儿的蒙氏概念却是所谓“贵族”高价幼儿园的标签了呢?(摆几套蒙氏教具就说是蒙氏的蒙事幼儿园的不算)
学术离我们很远,幼儿园却很近。为给正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父母们说说我对这事儿的想法:
蒙氏也好,华德福也罢,还有哈佛霍华德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些被广泛认同和推行的教育模型最依赖的是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对理论本质的理解够不够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的是否深入和精准,
对每个受教育者---我们的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否敏感,
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宝贵的品质和行为是否能及时放大,不良的状况是否能及时纠正等等。
不管幼儿园向市场推行的是哪种教育理论的概念,如果教师达不到水准,父母们就只是买了个心理安慰。华德福的创始人斯坦纳说过,只有他自己来教学才能达到华德福教育的标准和效果。可见对教师水准的苛刻要求。
据我的调查和直接经验,这方面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大前提是我们国家从事幼儿教育的整体人才队伍就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园师资的梯队补充,很多不具备幼教标准的人力资源进入这个领域,大家是在互相解决就业和招工的问题,而不是教育孩子的问题。
专业一些的教育机构把这些主流的教育理论被引进中国的过程中,由于引进者的专业素质,文化背景,目的等因素的差异,会对原理论的传承产生损耗和偏差,从国外的徒子徒孙学来,再传给中国的徒子徒孙,就这样层层消减,等到孩子们手里的时候很多已经完全失去了这些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精髓和本质,而趋于形式,教条和商业化。这到养活了一批制作和贩卖蒙氏教具的厂家。我见过一些幼儿园只是在教室里摆放了一些蒙氏教具,还不允许孩子们随便去碰,那是跟家长们说我们也有蒙氏教育用的。很多家长一听到有蒙氏教育和外教双语就买单。真是让我忐忑啊。
相对纯粹一点的蒙氏和华德福幼儿园为什么贵,老师贵。你会看到孩子真的在行为习惯,个性养成,综合能力上的提高。也有些商业上很成功的幼儿园,收费很贵,教师的工资却不高,造成好教师匮乏,教师人员流动大,家长的学费成了幼儿园的利润,而不是通过教师反应在孩子成长上的价值回报。这样的幼儿园我很鄙视。它们更像企业,而不是父母托付孩子的地方。
在幼教市场上,大部分的幼儿园和机构是通过流行的教育理念来做市场营销的,少部分对教育认真负责的幼儿园,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也很难做到不走样儿的把100年前伟大的教育家们的精髓注入到孩子们的血液里。这就是在中国蒙氏或华德福等很流行的教育理论的“弊端”。
所以家长们不要盲从,也不要纠结,成功的教育不仅仅是这两三种理论。但如果你认同蒙氏或华德福那就在现有的条件下挑选那些损耗相对少的幼儿园,最重要的是园长和主教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多面对面的沟通。如何判断,取决于你的功课做的够不够,为了孩子,学习吧。如果你都不了解这些教育理论的本质,优缺点,是不是适合你的孩子,那如何做出判断呢。
同一个幼儿园,不可能每个班的主教老师在同一个水准上,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能满足需求。找到那个对的。我就很幸运地碰到了小儿的主教老师,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和教育事业上伙伴。
也祝你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