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者不罪”不适合0-6岁孩子的父母
(2010-09-07 08:44:13)
标签:
卡尔威特蒙台梭利冷酷情商不知者不罪早期教育育儿 |
分类: 观点 |
A先生,38岁。是一名在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下的成功人士,有事业,有家庭,有房有车,也有些地位和成就。但不论他的父母,妻子还是同事都对他有基本类似的评价:冷酷,没人情,不懂得关心别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情商很差。这样的人,他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失去的美好大家可想而知。(所幸A先生是技术型人才,他的这些社会性的缺欠还没彻底毁了他的人生。)
A先生也清楚自己的问题,但就是改不了,正所谓本性难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改了就不是我了。
后来在经过和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A先生有个哥哥比他大4岁,母亲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对婴幼儿的哭闹出于母性的本能,都能给予及时的反应和处理,并能通过拥抱来安慰孩子,当然母亲也会因此被弄得筋疲力尽。
当有了第二个孩子,也就是A先生的时候,母亲有了经验,孩子哭闹多半无非是饿了,拉了,没什么大事儿,反应也就不那么迅速了,安慰也就不那么及时了,甚至由于工作和家务的劳累,连拥抱都给得少了。
如果是A先生所描述那样,那他成年后的那些社会和人际关系上的缺欠就一定和婴幼儿早期的心理经历紧密关联。婴幼儿的最基本和自然的需求,如:饥渴,不适等得不到很及时的回应和安慰,ta将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没有经过足够的自然属性的爱的浸泡,如哺乳(婴儿不仅仅从母乳中获得营养,更多是安全感和爱的温暖),拥抱,嬉笑等对爱表达的行为,ta也就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可能是他人生中很大很大的问题,大到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更广泛的人群和社会。在幼儿园砍孩子的凶手,一定也不懂得爱,因为他从来就没感受过爱。
由于那个年代的客观条件和思维意识,我们不能责怪那些千千万万的A先生的母亲。他们是不知者不罪。
但今天,如果身为父母的你有条件去知道,而却由于懒惰和自大去忽视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不知者不罪就不适用于你了,因为内心的犯罪感总会有一天来找你赎罪,欠的总是要还的。
不知就去学,去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是教育的前提,前面的知而后行系类博文说的很详细了,下面的书单是一些很不错的早期教育相关图书,推荐父母们看一看,去知道孩子成长的根,去知道教育的方法,我话都说道这份儿上了,你再不知道就是有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