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气轮胎引发的“内因”
(2010-08-26 09:49:47)
标签:
育儿内因轮胎外因杂谈 |
分类: 观点 |
小儿今年3岁半,一日我要带小儿去公园玩儿。正要上车的时候,小儿说:爸爸,这个轮胎漏气了。我一看,果然,但不明显。只好放弃游园计划去补胎,师傅说幸亏发现早,不然不但轮胎会废,还有危险。于是我由衷地赞扬小儿:你真是个小男子汉啦,帮爸爸省了一千块钱啊,还保护了我们,你真棒!小儿得意万分。
小儿的个子矮小,容易发现我们成人不易发现的细节。而平日里对他的观察力不乏训练,今天也产生了“社会价值”
我趁胜追击,运用起3 8 24法中的“催眠法”,有意地跟他妈妈和姥姥姥爷分别,注意是分别,描述了这件事。在整个过程中,小儿没有插嘴,而是竖着耳朵仔细地听。他也许认为我讲得比较精彩,所以不应打断。
事情没有结束,这两天到外面玩儿,他总是拉着我,指着他所能看到的小汽车说:爸爸,这个轮胎漏气啦,爸爸那个轮胎也漏气啦...
“催眠法”看来起到作用了。所谓催眠法就是当孩子有出色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鼓励和放大,并将孩子的出色表现的影响力尽量扩大。孩子是需要被认可的,尤其是他认为的比自己强大的人的认可。这个过程让他产生了愉悦的感觉和体验,他就会自主地重复,想再次体验到那种愉悦的感觉,这就是“内因”产生的一个动力.真正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情感控制,都是内因在起作用。
大家知道,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激发了孩子的“内因”作用,那将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孩子也会收益终生。我们也发现,在外因作用下的孩子也能表现处很好的行为和学习成果,但一旦离开了外因的压力,这样的孩子就会显现出很弱的自制能力,后果不用我多说吧。
家长和老师能否永远陪伴和盯着孩子?
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充满了不良的诱惑?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