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中报隐藏的四个问题,怎么看?

中国平安报表有四个疑问,第一,新业务价值是增是减?第二,生命表做了调整。第三,新业务贡献的剩余边际规模比去年少,是因为什么?第四,总投资收益,实际比报表更高?
==========================================================
2019年中期,由于上半年股市上涨,以及减税,平安的报表非常好看。但这个贴,我们不再讨论,利润这个指标。因为短期扰动的指标,意义不大。比如平安寿险,今年中期利润增106%,这个指标也就是一次性的好看,其运营非年化ROE21.9这个指标就更有价值。因为今年高,明年还会高。
这个高,核心原因,就是商业模式利润高。
减税,我们可以不关注一次性税收少了86个亿。但我们要注意到,永久性的,未来的税收,寿险的都只有12左右,远远低于原先的25左右。这意味着什么,高ROA,高ROE。
注意,不只是寿险,产险也一样
产险的运营利润,也大增了百分70。而加上一次性税收减免,是百分100。这百分70的大增,才是我们关注的。但这个贴,我们主要是要说问题,疑惑。
===========================================
报表中,有一个规律,字越小,往往越重要。所以,第一个问题数字,就从小字看起。
新业务价值,是保险最核心的经营数据,是当期保费经营的数据。但今年的新业务价值,含金量低了。
具体看,剩余边际余额同比增长 22.2%,但“新业务贡献的剩余边际规模”同比下降 5.6%, 与 NBV
的变动方向(+4.7%)相反。
根据天风证券的解释:背离的原因在于资本成本的同比减少 22 亿(销 售的保障型产品越多,则资本占用越少),对 NBV
增长带来正贡献,但“新业务贡 献的剩余边际”并不考虑资本成本。扣除资本成本前的 NBV 同比下滑 0.95%,变化
趋势与新业务贡献的剩余边际变化趋势一致。
(二)死亡率的假设调整
我们知道,保险公司的业务价值,是由一连串的假设构成,任何一个假设做调整,都会影响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做的调整有:
这个是2018年年末的,死亡率的

这个是这次的。目前新华人寿和中国太保用的就是这个。这个调整,新表的保守性没有旧表那么极端保守。但也算保守就是了。

现在,我们知道又这么一个调整,心中有数就行了。至于影响到多少内含价值,影响到多少当期例如,影响到多少新业务价值。我们个人没有能力去算。就等以后券商的研究好了。
(三)
还有一个数据需要注意:息差收入
息差收入同比下降41.9%,主要是为应对2018年资本市场波动,保持公司分红万能产品的长期结息竞争力,公司主动降低收取的息差水平,影响延续到2019年,息差收入短期内有
所承压。
寿险营运利润同比增长 36.1%(包括了 2019 年税收减少的利好),但税前营运利润 同比增长
14.8%,略低于预期,源自于息差收入同比下滑 41.9%,主要是由于公司 为应对 2018
年资本市场波动,保持分红万能产品的长期结息竞争力,提高了分红 万能产品的准备金要求回报,影响延续到 2019
年。18年股市下跌,保险公司分红险,万能险根据分成原则,给客户的回报自然就低了(浮息)。但中国平安为了让客户不会太不开心,产品竞争力削弱。所以,多给了一些钱。
这样的行为,对中国平安来说,压力很小。但这样的行为,我理解是行业普遍存在的。
对谁的压力大?很明显,是那些投资经常出问题的公司。
过去几年,中国人寿的利润不该有的低。我认为,很大程度,是因为其投资达不到假设。
此外,投资波动大的公司,我认为在投资好的年份里,会按照规定给客户不错的回报。但投资不好的年份呢?估计也要牺牲一部分利润。
但目前,只能大体知道这么一个逻辑。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
(三)
中国平安年化总投资收益率 5.5%,感觉有些偏低。根据天风证券的分析,是因为仅
对存款利息收入、债权型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和投资性物业租金收入等进行年化处理,对分红收入、投资差价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均未做年化处理。
(四)
注:文章首发我的知识星球。星球号:流水白菜。ID3804485
保险股,争取中保我都会分析。肯定会分析的有中国太平,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
前一篇:股市的节奏,踩对了,就赚钱!
后一篇:选择:保险这条黄金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