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存金和work-out
(2018-05-04 15:23:41)这主要,还是意识上没有到位。
(一)
我们的投资,大多开始于“雄心”,希望中短期能赚很多钱。
但巴菲特的投资,一开始就源自精确的“数学计算”,他在意的是交易成本(摩擦成本),在意的是超长期的复利,在意的是各种“小技巧”。因为公司本身,能提供给投资者的,是非常有限的。既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恒定的(上市公司平均长期每年回报ROE12,由于买入的时候平均在1.2PB,所以长期回报10左右)。当然,安全边际买入(低买)是最理想的。但低买的机会,其实也有限。
(二)
巴菲特为什么不爱买寿险公司?这个问题很多人喜欢问。
真实的答案是,因为巴菲特不是小股民,他以前买公司,是想能动用公司帐面上的钱。这个钱,巴菲特把它叫浮存金。
巴菲特早期买过一家“蓝筹印花”的公司,这家公司其实并不好,但这家公司账面上有6000万美元,而这个钱,巴菲特控股后,是可以动用的。控股了蓝筹印花这家公司后,巴菲特跑去买喜诗糖果。喜诗糖果这家公司,又是一家现金牛的公司,巴菲特投资2500万美元,但从1972-2007,这家公司为巴菲特贡献了13.5亿的税前利润。
简单说,巴菲特就是一个投资人,他喜欢的是没有成本的杠杆。(小股民买国内的公司,但你没有你能力动用公司帐上的钱,只能眼睁睁看着现金流很好的公司钱拿去理财,只能眼睁睁看着钱拿去着各种降低净资产收益的事情,甚至,还得忍受公司的融资)
巴菲特买盖可这家产险公司,因为盖可有不要成本甚至负成本的浮存金。
浮存金不是保险的术语,是巴菲特动用公司资金的专有名词。
(三)
上面我们谈的是什么?巴菲特找到了不要钱的杠杆。
这样,就放大了他的投资收益。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巴菲特的特殊技巧。巴菲特早期喜欢买烟蒂股,因为市场的烟蒂很多。1957年巴菲特的股东信说:所谓
WORK-OUT 的部分,是指我们对于公司出售、合并、清算等活动所进行的投 资。这种投资的风险在于预期的上述活动可能最终没有完成。在
1956 年年末,我们的一半 投资和 WORK-OUT 的比例约为 70/30,目前则为 85/15。
简单说,就是巴菲特以极低的价格,买入一家经营非常不好的公司,然后通过更换经理人来提升公司的价值。巴菲特买过一家公司,每股售价为$18,而每股的净资产为$72,公司的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去所有的负债之后除以总股本的价值为$50。
巴菲特买入公司后持有5年,换了2个老板,公司大有起色后,以80美元卖掉。
(四)
作为小投资者,我们无法向巴菲特那样弄到不要钱的杠杆,我们也无法通过控股公司改变公司的结果。但巴菲特的思路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的盈利,不要仅仅盯住二级市场!或者我们的盈利,除了二级市场上的价差,还需要不断开发出能赚钱的技巧出来。尤其是那些安全的,不需要承担风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