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的三个收获
(2017-12-12 18:48:41)
在年底前准备好,迎接下一年。我觉得这是大多人年底一两个月在做的事情,盘算一年得失,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总结自己过往的教训和做得不够的。
(一)
人多的地方,总是很容易被情绪绑架。假如巴菲特去论坛,肯定有人会问他,你这么看好富国,为什么只投入这么一点钱在那里。巴菲特在他大多数成名的股票中,买入的金额其实都占总资产非常少。但巴菲特听了这话后,估计会转移一个话题,说富国或者中石油给他赚了多少钱,或者他将永久性的持有可口可乐。当然,他更有的可能会离开那个无聊的人多的地方,而只把这样回答的方式,留给电视采访或者股东大会,让答案有足够的留白,让答案让明慧的人有所悟。
17年在喧嚣和躁动中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虽有所得,但终究看到了天花板。
明年有时间,或许会去知乎,或者其他这样喜欢和看中聪明人的地方去玩玩。
(二)
18年的目标是年10-15。
一个人能赚多钱,在一两年的时间,主导的是运气而非能力。
12-13年,平安按照10送10前,再扣除分红,其实长期处于不到16-18元的大平台上。当时投资拿到现在,5年时间,可以翻近两倍,10万变成40万,回报可谓相当高。但12-14年中,两年多的时间里,平安的股价基本上是利空大跌,没有利空回来;再利空大跌,利空过去又回来。总之,是赚不到钱的。
当时的平安很有投资价值,但当时的持有者,连打新的福利也没有,还要承受市场隔三差五找个利空跌一跌。所以,当时的不赚钱,其实和今年的赚钱,本质上不是公司基本面起了作用,而更多是运气的好与坏罢了。公司的基本面,只提供了一条长期大幅向上的价值线。
客观来说,明年的回报价值,我还是定在了10-15,一个中性一些的假设。少了预期,就不会胡乱分泌多巴胺。
(三)
这两个月做清楚的,其实就是股票的配置。
看好上证指数的慢牛。因为上证3300点,下跌了也会涨回来。假设特殊情况跌得多点,但也就是一个过程。只要不追求能够抄底的,都应该不管不顾。所以谈底,我更倾向谈一个区域;谈底,我更倾向谈估值。
谈指数是因为保险股的中短期会受到股市的强烈扰动,否则连股市都可以不谈。关注公司就可以了。
既然底是这么一回事,其实关注保险股,甚至可以不关注指数。
(四)
和原先的持仓相比,这两个月最大的决策其实就是重仓新华H,还买入了一定比例华泰H。H股是个金矿,一个挖完了可以挖第二个,将投资聚焦于低估值的H股是让自己思路明细了很多。
新华H的最大优势是它是H股,涨百分50才是新华A的价格;对于18年的EV也只有0.75,这样的估值和相对价格,提高了很充分的安全边际。敢重仓买,前提不是它能赚多少,而是它到底有多安全。新华的安全性还有未来的保单结构可以支撑,估计到明年,新华的盈利模式,就会转为依靠死差为主的模式,受到资本市场的波动,受到利率的波动大幅降低。
当然,新华也有一个风险点,就是他的非标资产一直很高。平安前两个月提到过,平安配的非标资产,过去几年没有一例出问题的。虽然保险公司的非标安全度很高,但我们知道,收益高的东西总是隐含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但只要新华是分散配置非标资产就可以了。国内债券极其不发达,国外的保险公司配置了各种等级的债券,国内的保险公司配置比较多的非标,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虽然有点风险,但不配置才是最大的风险。我们只关注他配置的比例和配置是否足够分散。
(五)
现在微信订阅号很发达,通过微信公众号订阅,可以找到几乎所有券商及时推送的研报。这是这两个月的第三个收获。明年获取信心更容易了。
后一篇:投资上,我们本质都是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