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更早退休,更多闲钱,工薪阶层的理想选择!

(一)
春节不怎么和人聊股市。这个世界似乎变成只有两种人,一种想发财的;一种被股市吓怕了的,只想买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以前我描述过这种现象:不入市像天使,一入市变魔鬼。在银行理财和股市暴利中间,有很多中间状态,有一种,就是通过股市来理财。
(二)
理财的第一逻辑是保本,不愿意太多为收益支付风险的代价;理财的人往往知道,收益从哪里来,正常回报是多少,知道摩擦成本是可怕的,知道复利的价值。。。发财的人,一开始就讨论十倍股,讨论财务自由,讨论中短期走势,讨论趋势,愿意用热血追求理想。最后,大多人真的血喷了一地。发财,是专业的方向,主要的目标是增值。理财,是花一点时间,来让自己的资产保值。比如,比银行理财跑赢4-5个点。(一倍于银行收益了)
(三)
大多人都瞧不起个位数的投资收益,因为他们不懂得复利的结果。 美国的资管Research
Affiliates
LLC董事长阿诺特说:“8%的预期和4%的预期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意味着你可以更大手大脚地花钱,可以提早退休,而后者就意味着你必须更多储蓄,工作更长时间。”
因此,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将自己的长期投资收益降低,如果他的收入中等,那么,他未来的退休生活,会远远好于那些成日在股市里搏杀的人。同时,会更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长远来说,也会更看清钱,无非是钱而已,会更懂得时间的可贵,懂得生活的质量,得到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四)
(五)
目前的股市,我一再坚持两个超级利好是时代的大机遇。第一,10--100万的资金来说(双账户后),配置股市,有每年百分20左右的摇新回报。这个回报,即便长期股市0收益,也值得流着口水抢着来买股票。第二是没有资本利得税。此外,目前的交易费用也是历年来的低位,红利税也对长期持股有奖励(详细自寻去查)
(六)
股市是好的赌场; 但股市,也可以不赌博,可以成为工薪阶层理想的理财的好场所。
附:关于摇新收益,主要参照@Lagom投资兄的统计,还有一些网友也统计过,就不一一列举。此外,每个人的账户数不同,结果也会有差距
对于理财的人来说,目前股市的配置价值非常高。目前来说,我认为从上证指数来说,长期持有,会有百分10的年回报。也许有些人会说,全球经济都不好啊。但巴菲特刚说,看好美国,并且刚刚买入120亿美元的。当然还有人说,巴菲特不行啊。但巴菲特过去几十年每次大桶接金的时候,其他人怎么评论,股神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因为他总是对的。成功的人,对于其他观点总是很宽容。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亚于文艺复兴时代,不亚于启蒙时代后的工业化城市化。这是一个人类向上跳跃的大时代。但在很多埋头在股市的人来说,永远有数不清的利空。因为他们太贪婪了,因为他们太脆弱了,或者因为他们花太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附:关于摇新收益,主要参照@Lagom投资
(七)
财务自由是一面大旗,但从人群的概率角度上来说,占比极少。这种想法,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有道理,值得心志坚定有才华的人去冲刺。
对于大多人来说,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是两份收入,一份工资的收入,一份理财的收入。这篇文章想说的,就是把普通的理财收入从每年百分4,提升到每年百分8。投入时间精力更多的提升到每年百分10。长期执行这个策略,到了中年,手头就会变宽。到了退休,日子就可以非常舒服。当然,对于想发财的人来说,对于只争朝夕的人来说,这样的策略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财务自由只是手段,更高的目标是身心自由。身心自由的人,往往会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份工作和普通人不一样,大多人工作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但财务自由的人来说,工作只是兴趣爱好,巴菲特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可以跳着舞上班,而且孩子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用子承父业。
人生也短,尽量多的时间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活,这是投资的目标。
前一篇:上证的慢牛操作,可以参考标普
后一篇:乐观持股,大胆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