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券商和市场总是以【当期的业绩】评估保险公司的未来,这是错的。
2、牛市越牛熊市越熊,就是这么来的。
3、熊市已经是当头一棒,再加上中国太平的当期业绩略低于常值,所以市场反馈到了股价。
4、但中国太平的投资,只是略低罢了,还在正常范围。不是一滩糊涂,更不是富通式的投资。
5、即便富通这样巨额的损失,也没有影响中国平安长期的投资收益,更没有影响中国平安的承保部分。最终,中国平安的股价长期大幅超越竞争对手。
6、中报评估:保险的三要素中,中国太平的偿付能力充足;新业务价值高速增长;投资略微低于预期。
7、结论:中国太平处于快速发展的周期,无需为短期投资波动遮蔽,理当看好。
(一)
中国太平研究出来,很多研报纷纷发表看法,说中国太平的新业务价值大幅超预期,但内涵价值低于预期。
那么,券商的预期是怎么个一回事呢?有些时候真觉得这辈子没做机构的研究员真是一种错误,不错的薪水体面的职业而且做事情可以这么轻松。
其实在中报出来前,我大概就知道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的新业务价值增长了。有用心的很多网友也知道。业内的应该都知道。各保险公司之间有交流,各保险公司会开会总结鼓舞士气管理层甚至员工都会知道。
但天啊撸,研究员烤串吃多了开始预期,预期完了等中报出来一惊一乍。
(二)
保险关注的无非承保、投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就是资本是否充足的问题,由于偿二代实施,所以几大险企都非常充足,所以没有人去讨论。
保险公司,承保和投资是可以分别来关注的。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当然,保单设计和投资收益假设是由联系的,姑且不细谈。
(三)
内涵价值的变化,主要是看:1、当期净资产的变化 2、新业务价值的变化。
保险牛市越牛熊市越熊不是说着玩的。上半年股市大跌,自然投资不佳。
中国平安的内涵价值增长有些不一样,一个原因是去年做低了基数,第二个寿险的利润占比。
中国人寿的内涵价值增长较低,在新业务价值大增百分50的情况下。除了股市巨大的影响,中国太平还要再考虑到汇率贬值的因素,所以中国太平的内涵价值增长,也就低于正常值一点罢了,
是算正常值。
(四)
中国太平的投资表现,比预期低一些,同时中国太平没有披露的东西很多。所以,中期的报表,就无法给我们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去评估他的投资部分。(过去数年,纯粹从实际投资效果来说,中国太平的投资做得非常优秀。所以更不会因为一次有所波动说它投资能力不行)
但中国太平的承保部分是可以评估的。战略上,执行上,可持续上。
也就是说,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来看,这份报表让我们看到中国太平的偿付能力充足,中国太平的承保业务延续既定的方向,大踏步向前奔跑。中国太平的投资,有些不够稳定。
(五)
长期来说,公司的股价是围绕着企业的价值做随机漫步。但价格这个醉鬼往往想象力惊人,所以有些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内差十倍,但同时公司的基本面没太大差别。中国太平的中期发展三项评估,总体是不错的,所以,就可以放开短期价格的因素看长期。
(六)
再谈券商的研,券商研报,盯着当期的业绩做企业运用分析,真是一个坏习惯。拿投资部分的当期成果去评估企业承保部分。拿A去评估B。每年这样做,总是会有问题。
07年,中国平安140元,券商们和散户们向着幸福奔跑。
08年,中国平安20元,他们再一致悲观。
中国富通损失了整整200亿,但这是小概率事件,是一次性事件,也没有伤及中国平安的根本。这个看法本应该是当时评估的最核心的结论。但事实大多券商和散户明显结论错了。
拉开时间看,过去十年,中国平安总的投资收益居然和其他险企也差不多。保单平均十年,所以,看投资看十年。
(七)
富通事件后的09-10年,中国平安打响了超人战役,在寿险和产险业务井喷,进而让自己的江湖地位上了一个大台阶。所以我一直认为,相对于投资短期波动长期稳定的保险投资来说,可以少关注一些;承保来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说,以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为最核心的关注点。当然,这么说的一个原因是,这方面保险公司披露得更详尽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