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目前,各类投资者都赚得天昏地暗,经常大脑处于死机的状况。但蓝筹的持有者未免有些心里不甘。
(一)
早上看到网友挪威的克朗的一段文字,说当年纳斯达克市梦率时候的巴菲特,转载如下:
【上世纪末的时候,美国的科技股比现在我们的创业板还要热。给个概念,一点就着。当时很多被称为“newgun”的新生代基金经理迅速上位,爆红。而一些把风险放在首位,稳健一点的“oldgun”则被市场无情抛弃。巴菲特当时就是这样一个“oldgun”。当时的报纸头版在报道市场的火热行情时,总是忘不了奚落巴菲特一番。每写到巴菲特时他们总是用“used to bemaster”(曾经的大师)来讽刺他。 巴菲特当时很痛苦,因为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不一样。查理芒格的处世态度是“I don’t give a shit whatother peoplethink”。可是巴菲特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巴菲特希望每个人都喜欢他。【所以那段时间巴菲特度日如年,经常痛苦得不敢出门。】- 痛苦是难免的,这么痛苦还是老巴吗?】
(二)
目前中国的创业板,神车们,也类似当年美国的纳斯达克。在投资领域,疯狂是一种标准的形态,甚至极度疯狂也是,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每次我们说什么世界十大投资泡沫崩溃的惨状,但前提是,这些泡沫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所以,不出现极度癫狂才是奇怪的。我们需要的,只是知道这种形态存在的概率,并能够加以防范就可以了。
(三)
目前很多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的也很困惑。但他们困惑的同时,我想问一句,价值投资能解决中短期的问题吗?我们知道,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三五年股价下跌甚至腰斩都不算太夸张的事情,那么,牛市里涨得慢,就那么不能接受吗?这轮牛市,其实即便是所谓的价值股,目前来说,都已经估值接近合理甚至不合理了。那些期望他们大幅上涨,其实也就是期望把自己手上烫手的所谓价值股,高价卖给他人。
(四)
回溯到当年,巴菲特变成oldgun后,我们知道,巴菲特又崛起了,而纳斯达克从5000点跌到1000点。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巴菲特这15年来,平均每年的收益并不高。换句话说,也许巴菲特当年手上的股票,比纳斯达克有价值的多,但实际上其价值也不过百分7-10左右罢了。
(五)
但中国持有蓝筹股的也可以有所期待。毕竟,国内的股票有非常强的交易习惯。这个习惯,让很多老股民,在短短半年获取了3倍5倍的利润。一轮大牛市,小股票疯狂后,大蓝筹也会出现极度疯狂的状况。07年的时候,说句实话,我七成的利润是530后得到的。
(六)
未来的熊市必然是血流成河,长熊冰冷。
但这之前,愿意【赌】一把蓝筹疯狂的不妨耐心等待。但记住了,我们不再是价值投资的逻辑,而是群众运动的逻辑。这之后的蓝筹股,即便腰斩了也未必适合价值投资。未来的冬天一定很冷很长,但之前,一定是让人迷乱
(一)
对于朝生暮死的虫子而言,一天就是一生;对于500年为春,500年为秋的古怪的树而言,一年只是一瞬。庄子的《逍遥游》,非常辩证的告诉我们,时间是个相对的概念,长短因生物而异。如果以股市翻一倍作为一个长期,那么,美国也许要5年,但中国,就是5个月。
(二)
中国的大牛市,5个月就是一个长期的概念,100个交易日,你可以见证一个股票从冷落、挖掘、吸筹、拉升、盘整、巨幅波动……生生死死的过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煞是可观。
但正如好莱坞的片子一样,看多了,大抵一开始就知道:喜剧片男女主角不会死,007系列007一定能够夺取美人身心,大坏蛋们屡次要干掉好人,但最终被干掉的是他们,而且,大坏蛋往往不会一次死干净。中国股市的大多股票,也是如此,买入后,然后开始表演,翻倍,数钱离开就行。
(三)
笨蛋,该看的是有无价值。进入股市的人大多三天就变成笨蛋。
股市一旦热炒,价值观就开始还乱不堪。各种利益机构开始发布真真假假的估值、报告、大道小道消息。于是,大多数人开始热赌其中,不知归路。
(四)
价值投资是寻找低估的股票,然后等待高估后卖出。这其实包括了五个阶段。严重低估、低估、高估(透支)、严重高估。
看过的股市历史说,最后的疯狂最疯狂。为了这最后的疯狂,死死等待。所以,中国股市不上5000点是完全不可能的--不符合逻辑;有价值的,不疯狂几个涨停是不可能的--违背历史。
打牌输赢不在于赢一把或者输一把,关键要能够来一两把大光,这样,才能满载而归。
(五)
当大多数朋友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于基金的适合,这是个疯狂的市场
当市场每隔几天通过手续费消灭掉一个百亿基金的时候,这是个疯狂的市场
当所有人都雄心勃勃,目光深邃的看到未来的时候,这是个疯狂的市场
如果市场不疯狂,那么,我们怎么可能用5个月完成美国的5年呢?
如果市场不疯狂,那么,我们有什么机会挣到快钱呢?
(六)
高举长线价值投资
稳狠忍准
简简单单的
来一次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