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920亿的净资产,2000亿左右的权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和净资产的比例,高于巴菲特的股票和资产的比例,所以,够了!平安寿险14年的净资产增长百分90,估计巴菲特最辉煌的时候也达不到这个数据。所以,够了!保险的投资是和其资金成本,和其杠杆来匹配的,收益性只是保险公司诸多的投资诉求之一罢了。何况,平安已经做得够好了。14年,随便找家上市公司来比,平安寿险都是绝对秒杀。所以,够了!
======================================================
认为平安投资能力的,无非两种情况,第一,是看不懂保险公司的报表。第二,是看不懂保险公司的投资逻辑。
一、寿险不看每股盈利,看净资产增长
从利润表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平安的子公司中,平安寿险的增长并不突出,仅仅只增长了28%。
但保险公司的报表显然不能这么看,在看到业绩的同时,更应该看的是这种图:
14年,平安寿险的新增投资浮赢达 408.48 亿元,期末累计浮赢达到 378
亿元。一方面,平清除了13年的浮亏,另外一方面,平安帐上有了近400亿的浮盈。浮盈远远高于当年157亿的利润。也就是说,假如平安14年把股票全部卖掉,兑现浮盈,那么,我们看到平安寿险的利润就非常恐怖了。
保险公司的业绩无法看清当年的盈利情况,但净资产则一目了然。14年,平安的净资产增长了百分90,从530亿大增到980亿(其中60亿分红给母公司)。
二、股指增百分50,净资产增百分90,平安寿险的投资能力还行吗?
(平安的投资能力指的是寿险,因此,对应的净资产增长也是寿险。很多人搞混了。而融资,是集团而非寿险的,很多人也搞混了。)
1、平安权益投资占比增到14.1,这个比例高不高?
920亿的净资产,2000亿左右的权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和净资产的比例,高于巴菲特的股票和资产的比例,所以,够了。平安寿险14年的净资产增长百分90,估计巴菲特最辉煌的时候也达不到这个数据。所以,够了。
保险的投资是和其资金成本,和其杠杆来匹配的,收益性只是保险公司诸多的投资诉求之一罢了。何况,平安已经做得够好了。14年,随便找家上市公司来比,平安寿险的净资产增幅,都是绝对秒杀。
3、普及一下保险的常识
3、普及一下保险的常识
1、保险公司负债具有2 大特征:一是久期长,寿险公司负债久期一般在20
年以上;二是对保户有保底利率的承诺,保险公司必须将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在能创造长期稳定回报的产品上。
2、资产配置决定投资回报。美国证券市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投资收益中,有将近92%的总体收益归因于资产配置的决策,只有5%总体收益归因于证券选择,另外3%的总体收益归因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3、美国寿险公司是保险业投资成功的典范。1965~2002 年的37 年间,美国寿险公司一般账户获得了与10
年期国债基本接近的高达7.5%左右的收益率.
4、日本寿险公司的惨痛教训是前车之鉴。在上世纪80
年代泡沫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寿险公司大举进入股市、楼市,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寿险业即陷入偿付危机。
5、随着80
年代泡沫经济的发展,日本股市、楼市大幅飙升,日本寿险业无视自己95%以上的寿险负债都是期限长、具有最低收益保证的一般负债的特性,大举进入股市、楼市,在资金组合中,一般贷款比重由60%快速下降到了1986
年的36%左右,而有价证券比重也快速上升到了41.5%左右,在各项投资中比重最高。同时大量投资房地产,大炒地皮,而一般贷款中不少资金也投向了楼市。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股市、楼市一路下跌,日本寿险业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6、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其寿险公司对不同的负债来源采取了严格的账户分类管理,一般寿险资金进入一般账户,投资性寿险资金进入单独账户。对于寿险一般账户,美国采取了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将绝大多数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对于权益类投资则进行严格的比例控制。即使在20
世纪90 年代的10 年大牛市,美国寿险一般账户中股票的比重并未相应增加,相反还随着寿险负债中年金比例的不断增加而将股票比重由1992
年时的5.02%进一步降到了2002
年时的3.52%。美国寿险公司是投资成功的典范。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中,美国寿险公司在保持固定收益类资产总体投资比重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适时调整了其资产配置结构。先是根据抵押贷款与债券收益的相对收益变化,不断降低抵押贷款比重,提高债券比重;再是在债券投资结构上,根据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债券行业配置结构。这种适时的结构性调整取得了良好效果,1965~2002
年的37 年间,美国寿险公司一般账户获得了与10 年期国债基本接近的、高达7.5%左右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