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给银行的,会是安邦的数十倍
(2015-02-01 12:08:04)
标签:
股票 |
(一)安邦之于民生的意义
凭借其独创的“一圈一链”模式,民生银行构筑了建立在同类型商户或小企业集中的商圈上的产业链小微金融。这些小微金融链的优势在于,通过排他性协议民生银行甚至可以垄断一个个产业、商圈……但问题同样也大,2014年8月,董文标结束民生银行任期,转而成为新成立中民投董事长。董文标只带大股东及其朋友们“玩耍”,民生银行的小股东们也就无缘分享。自董文标出走、中民投筹建以来,民生银行引以为豪的小微业务便深陷管理危机,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信贷员虚构“假商圈”的骗贷行为。同时,宏观经济下滑使得中小企业蒙受重压,直接连累了民生银行部分部门的不良贷款率。一切迹象表明,民生银行遇到了增长瓶颈。然而,安邦入主后,通过银保互联,安邦可以快速依靠银保渠道销售部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获得保费;反过来,巨量的保险资金也将为民生银行负债端提供充足的弹药,缓解存款获取压力。
(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50131/220421445917.shtml)
(二)平安之于银行的价值
相对于安邦可能给民生带来的存款,加上安邦包括招行等四处开花式的买入,因此,平安能给银行带来的,可就专注得多,同时,平安的体量远大于安邦,而平安银行的体量大大小于招行民生。
更关键的是,平安带给银行的,还主要不是存款上的支持。而是一揽子全方位资源的注入。包括资本金,人才,技术,客户,各金融子公司的协同。但这些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平安带给平安的是平安的创新基因,执行力文化,业绩考核制度。。。是一体式的发展。
(三)平安能带动银行奔跑,安邦的意义在于业务上的一些补充
因此,如果说安邦未来可能入主民生,(即便入主,安邦在民生所占股权远远仅仅只能谋求到董事会成员,而非控股)给民生因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些希望。那么,平安简直就是银行的巨大发动机,能带动银行快速向前奔跑了。安邦的意义最多也只能在于业务上的一些补充。
一个可比的例证是,早在很多年前,国寿就有广发银行百分20的股权,但广发行的发展,却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