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一)
新的降息政策,贷款利率降0.4个点,存款由于可上浮可以说基本不动,很明显,银行的利差快速的下降。而这,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利率市场化行进中的一部分。
年初,马明哲谈到平安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的时候,说到:台湾的利差是0.97,香港是1.53,中国银行利差还有2到3。我们主要利润还是来自利差,可以支持机构网点前台成本。而腾讯、阿里创造了很多金融产品后,利率市场化其实提前走过来了。
平安银行的副行长蔡丽凤在公开发言里也说过:利率市场化后,我们的息差不见了2/3,我刚来大陆工作的时候是4年前,我2010年刚来的时候我们的利差还有3%,现在只剩下0.1%、0.2%了,所以在这些外部市场他们的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4年了他们的利差就不见了2/3,我们银行赚的钱就不见了2/3。
(二)
银行行业,长期的roe假设我过去认为是10-12,这次的降息,包括未来的还会到来的,很多银行的利空,都只是验证了这个假设的合理性,并没有超出我的假设范围。
此外,我认为选择银行股,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的考量,历史不良的清理程度(我的另外一个假设是银行的净资产高估了百分20左右);在历史性的大变局中的适应能力。这个时代,经营方式不大改变的银行可以直接放弃关注。
基于上面的两个假设,目前的银行总体上当然有长期持有的价值(超过股市投资长期回报百分7),同时,根据上述两个条件,选择到好的银行,回报会更不错(长期回报年百分10甚至更高)
(三)
管理层经营企业,对未来的形式要有合理的假设,因为合理假设后才会积极的调整自身,适应市场,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我认为平安这方面一直非常优秀。
而投资企业,同样也要向行业的管理层学习,去判断未来会发生的变化。作为投资者,万万不可用希望替代现实。去年三季报后,我就说银行长期roe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因为招民兴等银行的数据已经非常明显。目前来说,银行的roe下降的速率会加快。从希望说,是我们不希望的;但事实如此,做好预期,用计算替代情绪,才能做到不打麻将,成竹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