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重点关注的五大风险
(2014-03-11 18:03:32)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判断,2014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大背景下,银行业的整体经营将会出现以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一是地方债务,特别是随着影子银行的治理,中西部地区及县域政府债务违约压力有上升。平安银行2012年之前地方融资平台项目非常少,2013年规定只作省级以上的政府融资项目,所以风险不大;
二是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分化,中小地产商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投入比较多的地产商,现金流随着销售价格及市场转变可能出现问题。目前小开发商主动转让股权的趋势已经显现,银行应该提前布局应对。对此,平安银行通过地产金融事业部统一管理,极大降低风险;
三是因产能过剩带来的风险,平安银行一直在把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提高准入门槛,在光伏、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领域贷款增长基本为零并实行限额管理,对于存量则是逐步压缩。即使未来这些领域出现违约,对该行整体资产质量不会有太大负面影响;
四是一些制造业企业风险可能放大,特别在初级加工领域,去年长三角地区已经有问题爆发,今年可能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延续;
五是影子银行治理导致部分信托产品面临兑付压力。
=================================================================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在《关于建立信托业金融稳定基金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信托是影子银行众多风险的突出案例。据估计,国内影子银行规模已达21万亿元至37万亿元,主要投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与中小民营企业,大都期限错配,风险复杂、隐蔽、脆弱、突发。影子银行的资金及项目来源,与正规金融体系盘根错节,容易导致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初步估算,2014年将面临约5万亿元信托产品到期的兑付高峰,信托业刚性兑付的敞口危机较大。目前,信托行业权益仅2356亿元,却承载4.9万亿融资类信托。在经济下行、利率上行的背景下,借款主体盈利能力下滑,借新还旧困难加大。”张红力进一步称。
此外,由于金融脱媒、利率未完全市场化,我国银行业出于盈利的压力转向高回报产品,由此也滋生出影子银行风险点。
“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过程中通过买入返售业务做大同业业务,以此扩张金融资产,获得高利润。大量的银行同业间买入返售业务背后就是信托受益权,资金投向几乎都围绕着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它是银行的影子,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到投向了哪里,但背后却是银行互保的链条,系统性风险给监管层带来了处置难度。”一家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无论外界对影子银行持何种观点,关键就在于如何控制住风险,趋利避害,重点在于管住放大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换这三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