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 成长乎?价值乎?(节选)
(2013-11-27 17:20:43)
巴菲特的意见是“用现金流计算出的最便宜的投资是投资者必须进行的投资——无论公司是否成长,无论公司的盈利是波动还是平稳,或者无论股价相对于公司目前的收益和账面价值是高还是低。”
因此,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并不关心成长还是价值,他只是关心股价是否超过了价值。……
因此,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并不关心成长还是价值,他只是关心股价是否超过了价值。……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第四章最后一页
“在1978年,我所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的市盈率在4-6倍之间,而在1979年,1978年我所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的市盈率只有3-5倍。当一个好公司的股票的市盈率只有3-6倍时,投资者几乎不可能会亏损。”
彼得林奇注意到一些高估时,他这样说的:“按照日本电话公司现在的股价计算,其股票市盈率高达3000倍左右/日本电话公司一家公司的股票市值高达3500亿美元,比整个德国股市所有股票的市值总和还要高,比《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前100名企业市值总和还要高。”“日本电话公司如此高估的股价,让我觉得不但是国王根本没有穿衣服,连老百姓的衬衫都脱光了。”
从彼得林奇持股的市盈率以及他的实际行动来看,林奇非但不是成长股投资者,反而是一个严苛的价值股投资者。
“在1978年,我所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的市盈率在4-6倍之间,而在1979年,1978年我所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的市盈率只有3-5倍。当一个好公司的股票的市盈率只有3-6倍时,投资者几乎不可能会亏损。”
彼得林奇注意到一些高估时,他这样说的:“按照日本电话公司现在的股价计算,其股票市盈率高达3000倍左右/日本电话公司一家公司的股票市值高达3500亿美元,比整个德国股市所有股票的市值总和还要高,比《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前100名企业市值总和还要高。”“日本电话公司如此高估的股价,让我觉得不但是国王根本没有穿衣服,连老百姓的衬衫都脱光了。”
从彼得林奇持股的市盈率以及他的实际行动来看,林奇非但不是成长股投资者,反而是一个严苛的价值股投资者。
结论:
1,如果一个人具有很好的对公司前景的分析能力,那么他就应该按照现金流折现的办法给公司估值,从而决定买入何种股票,而不应该有对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偏见。——由于艺术不能进行科学测量,所以是在理论上成立的。
2,如果一个人不具有很多的对公司前景的分析能力,或者在这种分析能力的限度内,仍无法辨别两家公司的前景的差别,那么他应该投资于市盈率更低的那家。——这是有历史研究支持的科学论断。
3,这是专门针对价值投资者的:如果你认真看书,研究一下巴菲特的和彼得林奇对股票的买入,你会发现他们的市盈率是很低,而不是很高,所谓买入十倍股的偏见,不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强加给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标签——这个心理标签源于你渴望暴富的愿望,而不是源于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书。凡是对此有意见的,请去认真翻看一下巴菲特的书和彼得林奇的书吧。
1,如果一个人具有很好的对公司前景的分析能力,那么他就应该按照现金流折现的办法给公司估值,从而决定买入何种股票,而不应该有对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偏见。——由于艺术不能进行科学测量,所以是在理论上成立的。
2,如果一个人不具有很多的对公司前景的分析能力,或者在这种分析能力的限度内,仍无法辨别两家公司的前景的差别,那么他应该投资于市盈率更低的那家。——这是有历史研究支持的科学论断。
3,这是专门针对价值投资者的:如果你认真看书,研究一下巴菲特的和彼得林奇对股票的买入,你会发现他们的市盈率是很低,而不是很高,所谓买入十倍股的偏见,不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强加给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标签——这个心理标签源于你渴望暴富的愿望,而不是源于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书。凡是对此有意见的,请去认真翻看一下巴菲特的书和彼得林奇的书吧。
前一篇:招行依旧尚可
后一篇:10-15!银行业未来的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