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两个问题

1、投资收益,险企的假设是科学的
在年报中,平安的假设是从4.75,每年增加0.25,一直到5.5;人寿的假设是今年开始5.1,每年增加0.1,然后一直到5.5。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假设最后都到5.5上。
保险公司不可能有大的区别,目前来说,由于配置基本相同。债市和存款加在一起近百分90的配置。美国的债券市场品种丰富,交易活跃。中国的债券市场数量小,而且交易清淡。所以即便债券大王来中国玩债券,最终的收益也和目前的保险公司一样。
此外,还有占比很小的股市配置。且不说中国股市没有优先股;就是股市有足够丰富的品种,保险公司也没有钱请出超一流的高手来操作----巴菲特看来收入不高,但几十年下来,凭借股权还是赚了几百亿美元。百分八十的基金经理是跑不赢指数的,所以,保险公司的股市投资收益,就是指数化收益。
大多人期望的高收益,会出现在一两个年份,比如股市暴涨的时候。但暴涨后的股市,必然会下跌,把保险公司的长期收益拉下来。
2、理财险的顶峰时期已经过去
华创证券认为:寿险负债成本受到“利率市场轨”的影子银行体系角逐,不仅体现为保费增速的放缓、退保率的上升,还表现为新单获取成本的提高。一是结算利率和分红水平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即便寿险产品定价仍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但来自其他金融产品价格的纵向约束,使得其在结算利率保持了较高的向下粘性。如果再考虑到不断攀升的渠道成本,保险负债成本实际上已经接近了市场利率。
二是由于寿险产品在收益率和产品形态上竞争力不足,只能转而在渠道上加大投入,营销成本节节攀升,将本应由投保人享有的收益大量消耗在中介环节。2011 年起,新业务价值/手续费及佣金+管理费用持续下降,表明每一单位费用所创造的业务价值下降,也即保险负债成本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