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调研,资管或是未来发展看点
(2013-03-26 21:58:45)在转上海研报前,先谈看这个研报的几点感受:
1、大多研报,水分很大。但普遍表格做得不错。国信证券的研报算是最好的,最近的研报是跟踪人力和保单持续率。因为目前保险公司的估值已经基本到底,无需增长,也值这个价。所以,只要检验跟踪内涵价值的可靠性就行。
保险公司现在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就是盈利靠个险;而个险靠人力。只要人力不减少,一个月每个人憋出一张单就能保持目前的新业务价值,所以,跟踪人力。此外,内涵价值中,保单持续率也很重要,原先的单在,就能每年不断释放出利润来。这份调研中有一个问题针对于此。
2、原先在博客和论坛开玩笑说,我说平安的年报不用看,因为太做得很美,看起来是个享受。然后一大堆反对就上来。其实我想说的是亮点,第一,从报表可以看出平安做事情的认真程度;第二,界面友好。恩,这个是电脑的术语,意思是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问题,接受问题,从读者的角度考虑。从平安的广告来说,平安的广告无论是视频广告,网络广告,电台广告,都不是其它保险公司可以比的;从平安的网销来说,就是增强销售的利器。有兴趣可以对比四家保险公司的网销,打开他们的网页,就会发现其他三家保险公司的网页简直没法看。这份调研有一个问题是谈到平安的网销电销问题。
3、平安并购深发展,目的之一是在银行销售高质量的保单。去年,平安的银保期缴有了提升;今年头两个月,平安是唯一一家银行期缴有提升的保险公司。在这份研报中,提到平安现在在银行销售的保单,是和理财产品进行错位竞争的。更长的期限,更高的利润。
4、平安的利润基本由产,寿,银行构成,目前看来。但资管是未来盈利的主角之一,这些年来,平安都在布局。在报表中,我们目前基本没看到这方面的利润,但很快就有了,而且越来越多。举个简单的例子,上海家化的利润不会只是分红的利润;平安金融大厦不是每年不断的投入,而是和平安整个商业地产一起贡献数十亿的利润。。。。
5、平安对银行的支持,这篇文章也提到不少。可以看看。
主要观点:
Q1:12 年寿险电销渠道同比增长很快,增速达98.2%,未来公司这块
业务发展前景展望如何?
12 年公司的电销渠道做得很好,在行业内是领先的,公司有1700
多个座席,产能在行业内也是领先的,目前占新单保费不到5%,未
来有提升的空间。
Q2:保险行业已经出台了投资新政,预计大概在多长时间内可以看到
投资收益率的变化?
保险资金投资新政在投资标的的比例、类别、方式上都有涉及,
公司保险资金的净投资收益率从11 年的4.5%上升至12 年的4.7%,
公司未来将扩大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逐步、稳定地提高固定收益类
资产占比。
Q3:关于公司偿付能力及资本计划?
目前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资本充足率都是足够的,260 亿元
的可转债正在等待证监会批准,公司发行可转债是为未来业务发展做
前瞻准备,平安银行拟定向增发150-200 亿元;公司还可以发行次级
债,寿险、产险公司也可以发行次级债。
Q4:由于假设调整,一年期新业务价值减少9.5 亿元,内含价值增加
102 亿元,两者变化方向相反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税收出现了两个方面的调整:(1)可免税的比例从18%下
降到12%;(2)整体计税基础的调整,2012 年5 月份财政部和国税总
局下发规定《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
问题的通知》(45 号文),09 年出台过2 号解释(财务准备金新方法),
这次明确所得税计税基础是财务会计准备金,而不是原来的法定准备
金,在法定准备金下新业务前几年是亏损的或利润较少,后几年利润
慢慢体现出来,而在会计准备金下的利润是均匀体现的。
按会计准备金计税,虽然保单期间交税金额一样,但交税是提前
的,折现率折算到现值更多,影响到新业务价值下降(税是成本)。
而有效业务已经过数年,原来法定准备金换成会计准备金,交税
利润是低的,对有效业务而言未来交税的现值是少的,导致有效业务
价值是增加的。上述变化税务政策上的一次性调整。
Q5:寿险代理人的人均产能从7527 元下降到5795 元,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
12 年末,寿险代理人数量达到51.3 万人,同比增长5%,而全行
业代理人的数量是下降的;如果从代理人完成保单件数的产能来看,
是稳定的,而保费产能下降,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注重长期的期交
保障型产品有关,这些业务是高内含价值的业务,营销员渠道的内含
价值率提高5 个百分点,导致保费产能下降,但代理人在2012 年人
数增加、品质维持稳定。
Q6:公司在产品策略上是否会有创新?
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分开来看,都有独特的特征,代理人渠道
做中长期保障型产品,内含价值高,代理人渠道策略为保持稳定;银
保渠道在2011 年主动调整策略,更注重期交业务,转向10 年期以上
的业务,不希望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有直接竞争,通过提高长期限的
产品占比,来提高银保渠道的内含价值率。
Q7:公司过去提出希望进入二、三线市场,2012-2013 年发展重点是
否有变化?
多年来,公司注重在人口集中、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市区开展业
务,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或省会城市,
公司会继续在这些市场巩固领先地位,全国有250 个三级机构,如东
莞、中山、珠海、常州等二线城市,经济很好,这些城市的代理人过
千人,代理人增员方面有优势,二线城市队伍人力增长也跟得上一线
城市,产能也不低。
公司有1400 个县域网点,中国共有3 万多个县域点,公司圈定
3000 多个作为未来可能开设网点的目标市场,每年开设100-150 个
网点,逐步延伸到县域市场;二线、县域市场的人力增速略高于一线
城市。
Q8:公司在债权计划投资的方向上有何计划?
公司在债权投资计划方面会利用好政策,提升稳定的投资收益
率,投向以基建、电力、房地产(保障房)为主,单个项目单个保险
公司投资上限为债权计划的50%,集团可以投到60%,未来将稳步推
进。
Q9:产险综合成本率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2 年产险综合成本率上升1.8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竞争加剧,
竞争对手都在加大投入,公司电销、交叉销售渠道等自有渠道影响不
大,竞争主要体现在车行等外部渠道。
赔付成本是上升的,车险占70%,车险索赔成本是上升的,一方
面,索赔发生率是下降,开车人的技术较以往更好,但另一方面,修
车成本在上升,也就是通胀造成索赔成本的上升。
此外,2012 年的洪水、台风发生导致索赔成本上升。
Q10:公司的分部业绩中,寿险下降很快,预计未来产险、寿险的利
润变化趋势?
公司主推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在公司的业务架构中三根
支柱分别为保险、银行、投资,保险盈利与非保险盈利各占一半,12
年,保险净利润占比55%,银行占比34%,投资管理占比11%;去年
保险利润下滑,受投资影响较大,是一个单一的原因,12 年末寿险、
产险已经消化了11 年以来的浮亏。
产险行业有周期性、波动性,公司目标是跑赢同业,随着平安银
行整合成功,力图让新的平安银行超过行业,资产管理行业可能是发
展速度最快的业务板块,目前银行脱媒是通道式脱媒,预计未来会形
成资产管理的真脱媒 ,会比银行、保险发展更快。
Q11:怎么看信托业务的发展趋势?
信托的客户主要是高资产值客户,公司拥有1.8 万名有效的高资
产值客户,有2.6 万曾经买过平安信托产品的客户,人均拥有500 万
元以上的资产,信托业务集中在基建、房地产、PE 等方面,其中,
房地产占比10-15%,信托业务采取前中后台三审通过。
2013 年,加大信托和银行业务之间的合作,争取客户资金到期
后,留在平安银行内。
信托业的规模快速增长,超过7 万亿元,公司坚持做集合理财计
划,管理费率更高,公司对今年的信托业务增长看好,前期的项目会
慢慢地释放出来,信托产品久期为3-5 年,采取滚雪球的方式运作,
对未来保持乐观预期。
Q12:寿险业务中银保渠道占比下降,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公司的银保业务与主要银行间维持合作关系,推动业务方面达成
共识,公司主推价值较高的期交业务,期交占银保保费比例较高;公
司将与合作紧密的银行一起推出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如和渣打、瑞士
银行合作。
此外,公司内部会加大平安保险与平安银行之间的合作力度,过
去2 年由于两行整合,步伐相对稳健。
Q13:寿险的13 个月继续率在下降,什么原因造成的?
12 年,寿险13 个月保单继续率为92.7%,较11 年下降,原因与
产品组合的调整有关,长期终身险继续率较其他产品低,导致继续率
下降,92.7%还是较好的水平,接近假设,不会有太大问题。
Q14:监管上对于寿险产品定价方面是否会有变化?
寿险产品的定价问题,从监管趋势上来看,管理完善的公司如平
安,能够更加灵活地设定保费费率对市场是有利的,预计这一过程将
是循序渐进的,确保不会导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