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重返普通人的投资法

(2013-03-21 10:19:04)

记得以前看到一个综艺节目,张小燕和张宇主持的,
张小燕说:主持很简单。
张宇说:唱歌很简单。
如果巴菲特在,巴菲特会说:价值投资很简单。

 

昨天的那篇关于《不要神化巴菲特》的文章,我的意思是:

 

价值投资非常难。赵丹阳原先是我欣赏的,但他去印度投资,说:“我们的亏损主要来自汇率,印度卢比去年下跌了16%。”然后又说:“其投资的印度企业本身相当不错,但随着深入了解发现,印度企业的公司治理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比如大股东可以合法挪用上市公司的现金。”这种说法本身就非常不价值投资。此外,还有国内一些价值投资的名人,一个接着一个不靠谱,哪怕过去非常成功的,但看他们这两年的投资标的和想法,都一点都不价值投资。

 

如果一种投资方法的门槛极高,高到只有极少数人才算价值投资。那么,这就是需要足够时间足够专注甚至需要足够才华的专业,甚至像巴菲特说的,和成为鸟类学家一样难,(也一样少)但大多天天读巴菲特的人,理解却是能够像鸟一样自由飞翔,只要等风吹起来。但却没有想到的是首先是要有翅膀。

 

​投资需要了解企业,用企业的眼光来投资。这都对,但,这有什么用呢?因为对百分99的人来说,他们投资,是因为他们没有经验企业的能力,或者他们没有能力去经营几种企业。

 

比较认同网友八戒的看法。

商业经验不足确实是普通投资人的弱项,我一直认为普通投资人,在策略方面,以获得更大的安全边际为主线。其他的策略是辅助性的。格雷厄姆的理论,其实也没有要求普通投资人需要具备高超的商业能力。甚至他假设投资人商业鉴别力匮乏来制定投资策略的。

-------------------------------------------------

 

好吧,让我们重返格雷厄姆,转一篇文章

《格雷厄姆兼顾盈利性与安全性的选股公式:市盈率低于10倍 资产负债率低于50%》

 

35岁时就成为百万富翁的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退休之后,在晚年专心致力于总结他一生的成功选股方法,将其提炼成几个简单易行的投资原则。他相信,一个管理个人资金进行投资的业余投资者也完全能够运用这些原则获得15%或更高的年收益率。

在《医学经济》杂志((Medical Economics))1976年9月20日刊登对格雷厄姆的专访“The Simplest Way to Select Bargain Stocks”,格雷厄姆提出了一个兼顾盈利性与安全性的选股公式。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个标准,市盈率不高于10倍

问:那我应该如何开始实施这种投资方法呢?

答:列出一张详尽的股票名单,尽可能包括所有目前市场价格不高于它们最近过去12个月实际每股收益而不是预测每股收益7倍的股票。

问:为什么你定的市盈率标准是低于7倍,而不是说更高的9倍或者更低的5倍呢?

答:在一个给定的具体时间,决定以多高的价格买入股票的一个方法是,比较一下高质量债券的收益率是多少……作为股票定价的一个经验法则是,只选择那些每股收益与价格的比率(也就是市盈率的倒数)至少是目前最好的公司债券(3A评级)的平均收益率两倍的股票……不过,我个人认为,不管债券收益率降低到多么低的水平,千万不要买市盈率超过10倍的股票。

 

第二个标准,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

问:你的选股公式表明,现在只考虑那些市盈率低于或等于7倍的股票。是这个意思吗?

答:是的。如果再运用一个附加的选股标准会让你的投资业绩更加出色。你的投资组合应该选择那些符合7倍市盈率标准的股票,而且这些公司还应该具有令人满意的财务状况。

问:如何确定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令人满意的呢?

答:你可以运用多种办法进行检验,不过我最喜欢用的是一个简单的标准:一个公司拥有的资产两倍于公司所欠的债务。关于这一点的一个非常简易的检验方法是,看看公司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比率,如果这个比率最低不低于50%,那么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就称得上是相当稳健的。

 

第三,持有较多股票,持有两到三年

问:当我完成了筛选股票这个步骤,确定了我准备购买股票的候选名单之后,下一步我应该怎样操作来建立投资组合呢?

答:你买入的股票只数越多,获得目标盈利的统计概率就越大。一个投资组合包括30只股票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最少股票数量了。

问:我应该持有这些股票多长时间呢?

答:首先你应当为自己设定一个盈利目标……只要股票涨幅达到了50%的幅度,就卖出。

问:如果这只股票的涨幅没有达到50%的盈利目标呢?

答:你必须预先设定一个持股期限的最高限制。我的研究表明,两到三年是业绩最好的持有期限。因此我推荐下面的股票卖出法则:从一只股票购买的时间开始,持有第二年的年底时,如果其涨幅还没有达到盈利目标,不管这时的股票价格高于还是低于买入的成本价格,都应该把这只股票卖出。

 

中国股市检验

根据格雷厄姆前面提出的选股公式,结合中国新兴市场的特色,我按照以下标准利用Wind系统进行选股:公司上一年度初股票已经上市交易,上一年度资产负债率低于50%,而且按照每年7月1日(或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与上一年基本每股收益计算的市盈率低于10倍,持有一年后不管涨幅多少全部卖出。结果如下:

2005年7月4日,符合标准的股票有47只,至2006年7月3日平均年涨幅73.07%,同期沪深300涨幅65.25%。

2006年7月3日,符合标准的股票有23只,至2007年7月2日平均年涨幅159.39%,同期沪深300涨幅169.57%。

2007年7月2日,符合标准的股票有0只,至2008年7月1日平均年涨幅0%,同期沪深300跌幅28.31%。

2008年7月1日,符合标准的股票有29只,至2009年7月1日平均年涨幅46.05%,同期沪深300涨幅15.98%。

2009年7月1日,符合标准的股票有7只,至2010年7月1日平均年跌幅21.21%,同期沪深300跌幅20.22%。

2010年7月1日,符合标准的股票有14只,至2011年7月1日平均年涨幅45.26%,同期沪深300涨幅18.99%。

2006年7月3日到2011年7月1日5年期间,按照格雷厄姆的两个标准选股的累计收益率650%,复合年收益率为49.64%;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为252%,复合年收益率为28.59%。

格雷厄姆的选股公式在中国也达到了年收益率50%的目标,接近于大盘的两倍。其大幅战胜指数的关键在于两个年份:在2007年中期大牛市找不到符合标准的股票而空仓,2008年中期大熊市中买入的廉价股反弹幅度远远高于市场。我们明显发现,越是大牛市,符合格雷厄姆选股标准的股票越少,甚至没有。越是大熊市,符合标准的股票越多,比如2005年中期1000点左右时最多有47只。但我们也注意到,2005年中、2006年中、2009年中选择的股票年涨幅与大盘非常接近,可见这个公式并不能保证年年大幅战胜市场,只有长期耐心坚持运用,才能最终大幅战胜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