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看好平安的短期及长期理由

短期来看:
1) 公司1 月份个险的开门红是喜人的,而且是远超主要竞争对手的。“新单保费 = 人力×人均产能 = 人力×人均自然件数×件均新单保费”,平安抓住了提升件均新单保费这个核心变量,我们预计平安1 月主力产品件均保费在10 万以上;
2) 重仓银行股预计斩获大量股权投资浮盈,有利于净资产的修复和盈余的储备。我们在13 年年度策略报告中也提到13
年险企的利润压力较大,可能会牺牲大部分利差来稳住12 年的分红水平以期稳住13
年下半年的保费销售,股权投资浮盈无疑是定海神针,此外也提升了13 年投资收益的预期;
3) 13 年的估值切换也提供的较好的安全边际。谨慎角度出发,我们给予集团内含价值、寿险内含价值以及寿险新业务价值10%~15%的增速;
4) 个人税延养老金上海试点的预期越来越强,而且极有可能将300 元企业年金免税额挪到个人免税额部分,即个人1000 元免税额度。我们在《七问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中就提到过,由于企业年金的主导方在企业,现行的政策无法刺激企业去完善这块,300 元的企业年金免税额意义不大,如果能将300 元直接挪到个人免税额部分,现实意义更大,如果成行上海试点初年化规模保费或由99 亿提升至140 亿,全国推广年化规模保费或由1008 亿提升至1440 亿。平安由于在全国企业年金市场占据“一哥”的地位,受益也将非常明显。
长期来看:
1) 金融控股模式的金融混业会稳定公司的利润并提升风险资本回报率。我们从花旗、汇丰、安联、瑞信、AIG 以及ING 等6 家全能银行/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其实可以看到金融混业是可以对公司的估值以及EPS 的增长带来正面的推动作用,但存在不同业务线整合,这种推动作用或有时间的滞后。平安现在处于“经营协同和交叉销售”阶段,具体体现在平滑业绩风险、交叉销售、平台整合、全方位渠道建设、品牌价值、洞察消费者需求、风险控制和资本金补充等方面,未来将向“金融协同”的方向发展,通过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来提升风险资本的回报率;
2)
平安银行及银保定位精准、模式清晰。虽然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较重的包袱,但收购原深发展是平安继并购广发银行失利后所能收购的最后一家股份制银行。而且,从民生银行众多中流砥柱入主平安银行管理层可以看出未来银行会着重开发小微企业业务并带动各条业务线产品的销售,但最终的目标还是“mini
版汇丰”,使
客户在平安能购买到所有想购买到的金融产品,完备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和产品附加值。银保未来将更多地做银行定制的产品,目的在于扩充银行的产品链,进行内涵式增长,控制规模要利润。
3) 泰国正大集团的入主在业务方面极有可能为农村保险带来一定的政策、渠道、人员、费用等方面的帮助,在资本扩张方面或带来平安下属子公司的兼并壮大以及新兴保险市场,尤其是东南亚的保险业务的兼并。由于缺乏政策面的支持,有别于人保和国寿等,平安在农村保险领域动作不大,像农业险、农村小额保险(健康、意外等)、农村小额信贷等热情极低,我们预期正大入主后会在这些方面提供渠道、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以摊低成本,对于未来更多是存量市场的财产险,农险的发展将成为平安财产险继小额消费信贷外的一个强劲增量,提升保费增速及优化业务结构。此外,从目前国际资本在保险行业的流动趋势看,更多地会关注新兴保险市场,我们不排除未来通过兼并收购壮大子公司的同时会尝试收购新兴保险市场,尤其东南亚保险业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