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问题不在坏账而在增长
(2012-09-07 08:30:41)
标签:
杂谈 |
(一)本论经济下行周期或将结束,银行坏账在制度性利好未消除前无忧
长期以来,银行一直享受制度性的利好。主要有三个方面
1) 通过利率管制保证银行的较高的净息差水平。央行通过规定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确保了银行通过简单的存贷利差即获得可观的收入。
2) 为银行资产质量提供担保。我国在1999 年和2003-2005 年间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政策性剥离,在此之后,政府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实际上仍然提供了隐性的担保。2008 年经济危机期间,沿海地区的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部分破产企业的重组,防止了危机的蔓延;2010 年后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出现逾期还款后,地方政府也通过财政注资,贷款重组等方式提供了支持。
3)
在金融监管上实行严格监管的原则,间接缓解了非银行金融对银行业的竞争。无论是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银行机构,还是民间的借贷活动,都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这一方面是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但另一方面也相当于保护了银行的利益。我们看到,尽管证券、信托、保险等行业的资产规模近年来有较快发展,但其业务结构仍然较为单一,非银行金融的灵活融资,资产管理等优势并未得到体现。
这些制度性的利好对银行的坏账清理有两大益处:
1、银行超强的盈利能力(高拨备)有助于消化大量的坏账。
2、各级政府有各种手段减少银行坏账的可能性。
银行的坏账来源于经济的持续下行,但目前来看,政府对经济有极强的控制力。纯粹从总体经济的角度出发,经济下行不会演变为经济大萧条。因此,银行的坏账不会持续增加,见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