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仍然是成长行业

标签:
杂谈 |
注:中国银行为什么这么赚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很大程度把其它金融子公司的业务也给做了。其实这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事情,金融业赚的钱,叫银行或者叫基金或者别的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银行强大的信誉度和渠道优势,使得银行做了更多的事情。
=========================================================
1、中国的金融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3、未来的趋势:非银金融空间极大
金融业仍然是成长型行业。我国当前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未来更为引人注目的将是金融业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中国金融结构的失衡体现在:(1)金融主体结构失衡。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体系总资产比例达到85.9%,在主要国家中最高。(2)金融产品结构中,银行信贷在债权性融资工具中的占比明显偏高。(3)间接融资占比过高。正由于金融结构失衡、创新不足,导致中国金融效率不足,M2/GDP偏高。未来要实现金融结构的改进和提升,脱媒化、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多元化将是演进路径。
风险定价是理解中国金融结构演化的一把重要钥匙。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缺陷,集中体现在风险定价错误之上:低风险贷款平均利率过高,而高风险资产类别平均回报率偏低。未来脱媒化、利率市场化所推动的风险定价纠正过程,将使得低风险资产类别收益率下降,而高风险类别收益率上升,并由此推动经营低风险资产的银行ROE下降,而非银金融的ROE长期提升。
重要趋势之一:脱媒化。在贷款端,脱媒化表现为企业贷款脱媒为信用债。中国的贷款脱媒率仍明显偏低。在存款端,脱媒化表现为居民存款寻求资产管理服务的过程。当前中国居民金融财富中,3/4配置于现金和存款,该比例显著偏高,预计未来人均收入提升的过程就是存款脱媒的过程。
重要趋势之二:利率市场化。表现为贷款利率向信用债利率靠拢、存款利率向货币市场利率靠拢,特别是短端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这将推动银行ROE回归社会平均水平。
重要趋势之三:金融多元化和分散化。参考美国,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活跃高效的金融体系是怎样多元化的。当前中国非银金融特别是券商的杠杆率几乎处在国际上最低水平,预计未来通过金融创新上杠杆,非银金融在长期ROE上不会和银行有那么大差距。
东方证券认为平安的优势:
我们认为保险行业既有压力也有机遇。其压力在于保险定价利率费率自由化,但目前传统险在新业务中的占比已经低于5%,而分红险和万能险的回报率都已经变相突破了2.5%,因此相关影响尚属可控。而未来对保险的保障功能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储蓄型险种也更切合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中我们长期看好中国平安,我们对其经营效率、管理体制和业务模式有高度的认同,且其估值明显低于其他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