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安寿险的战略、战术、产品、渠道、KPI……

(2012-08-18 07:31:11)
标签:

杂谈

(一)

平安这些年来寿险的战略很容易理解,就是两条,一是大力发展期缴,二是大力发展个险。(还有一个就是打通未来的高质量银保渠道)。

期缴是保险的价值所在,因为期缴意味着源源不断的保费,一劳永逸;个险则意味着保险的自身的力量,个险强大了,保险公司就不会受制于银行。目前中国的银保体系非常畸形,在国外,银保保险公司的利润甚至高于个险;但国内,银保保险公司得到的是规模,收益归银行。招行上半年代销标保240亿,利润8个亿,一份保单,银行的手续费占到3个点,保险公司的银保渠道是饮鸩止渴。在银行大丰收的同时,保险公司处于盈亏的边缘。

 

战略对了,就可能前进,快一点或者慢一点罢了;而战略错了,就始终被动。平安在期缴和个险上的优势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了。有了这两个护城河,平安的保费增长几乎年年领先。7月份,平安增长了20个点,人寿减少了10个点,两者相差30个点。平安保费增长超过人寿30个点经常有。09年全年,平安保费增长34个点,同期人寿减少2个点。

 

和战略相关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做,以及执行力如何。平安的战略转型很早,在03-04年就开始了。同时平安的执行力到了没人性的地步,大刀阔斧一往无前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二)

 

和战略有关的是战术,平安的战术灵活多变,因此,人寿去年新老总上来,有一句话就是:盯住平安。

在战略上平安发展期缴,发展个险。但有些时候,平安也不介意做银保和趸交。2009年2月,国寿和太保寿险分别以史上罕见的低增长和负增长交卷时,平安寿险则继当年1月份同比23%的增长后曝出惊人的近7成(69.78%)增幅,正式奏响了它反攻市场的号角。但在当时,平安赖以驱动保费暴增的两大引擎却令行业惊诧。一个是,太保和国寿所撤退的银保渠道趸缴万能险,恰恰是平安2009年以来业绩翻番的领域;另一个是,其个人营销渠道所大卖的分红保险“富贵人生”,恰恰是一款标准的短期期缴产品,缴费期仅3、5年。而到了2010年,平安再次出乎市场预料,银保已经不再是其猛冲业绩规模的排头兵,同期增长仅5.1%;平安转换发力个险:平安人寿2010年1-2月保费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5%,而同期中国人寿仅收进26.8亿元,同比增长不过13.8%。一个季度后,人寿市场份额下降7个点。

 

(三)产品渠道(前文已提,略)

 

(四)KPI等

 

创新、机制、管理是平安的核心竞争力。在平安的众多创新中,可以梳理出两条线,即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可以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渠道创新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和渠道的优化组合,即在合适的渠道卖合适的产品。

 

平安20年本土成长经历,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竞争、激励、淘汰文化。具体表现为:全面预算管理、KPI考核、360°考核、末位淘汰。其优势在于具有持续竞争力,有利于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劣势在于没有政府买单,犯错成本较高,这一点在高利率保单处理上已有所体现。饱受考验的代理人队伍。即使08年在公司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寿险代理人由年初30.2万人增长18%至年末的35.6万人。在人力增长的同时,人均绩效持续领先,主要源自:① 科学的培训体系。平安大学是平安的内部培训基地,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导师培训,到代理人宣导,再到信息反馈,形成一个高效的闭环系统。确保新人留存率和人均产能的提高。② 周单元计划。对代理人的考核、发薪,核算单位细化到周,形成显著的激励效果。③ 二元战略。08年二元市场在低基数上迅猛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人力增长9倍,保费增长5倍,FYP增长20倍,县域市场覆盖率10%左右。

 

(五)

最近搜集了很多银行的资料,但实事求是,目前来说,我还没有能力对银行进行较为有效的分析。

关注银行,一是银行全行业的大幅低估;二是从关注平安的角度。

 

招行昨天业绩出来,我再次发现,对于招行我只能说符合预期。而无法放进招行企业自身的发展框架中去思考它,不清晰的知道它在哪里,会往哪边走,速度如何。

 

(六)

我喜欢企业清晰的映在自己心中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