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行之争
(2012-08-17 10:51:27)
标签:
杂谈 |
2004年底广发行启动财务重组计划,先后有40多家战略投资者参与洽谈,2005年11月,在多轮的谈判与筛选之后,平安与花旗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荷兰银行被初步选定,并向广东省政府递交了竞标书。
2006年2月,平安、花旗银行、法兴银行牵头的财团成为最后的角逐者。在当时的报价中,花旗财团的241亿元居首,法兴财团出价235亿元,平安财团出价226亿元。此后,监管层先后4次要求竞购方对标书进行修改和补充,各财团也根据要求对成员、报价、持股比例等事项进行了修改。为增加获胜的筹码,平安财团在标书中附加了一项特别承诺——以现金形式赠予广东省政府数十亿元,助其解决广发行的坏账。
中国平安的竞购是为实现其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虽然此前中国平安在2003年底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后更名为“平安银行”),又于06年7月控股深圳商业银行,但在开放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下,平安银行的合资身份和深商行的区域局限,显然不能让意图加重银行业务以赢得发展壮大先机的平安感到满足。而目前已由区域性银行发展成全国性银行、拥有502家网点的广发行,自然是平安的最佳选择。
但平安的竞争对手非常强大,为了竞争资质并不好的广发行(广发行2002年—2004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在3%以下,资本充足率维持在4%左右,不良资产率则在15%—20%之间),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信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花旗集团竞购广发行事件。“我……以个人名义力谏中国政府支持美国公司对广东发展银行的收购努力,我诚恳地认为,这将有利于中国及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面对花旗的凌厉攻势,法兴动用了法国总统予以“抗衡”。法国总统希拉克受中国政府之邀访华,在随行的企业团队中,能看到法兴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身影。业内认为,希拉克访华目的之一,意在为法兴竞购广发行作最后一博。此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雷文凯在中国访问时即称,其中国之行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让中国政府确信,“花旗银行才是最好的”。
中国的全国性金融牌照有多值钱,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从并购重组操作层面而言,两家资产规模合计超过1万亿元的银行的整合本身更是涉及多个方位的复杂手术,一位曾经历过某银行重大重组的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施行重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过于激烈的手术影响银行的业务发展和赢利能力,一般来说重组过程中原来的业务均处于维持阶段,这位人士认为过渡期的平稳很重要。
因此,目前来说,只是平安接受深发展后,从过渡期向发展期的开端。要让深发展的企业文化发生转变,也许需要的时间还比较长。但无论如何,战略上,平安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