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境中的光芒:于川与苦难父亲的人生故事

(2025-03-09 17:15:02)
标签:

父亲

于川

小弟小妹

黄昏

题记

  伤痕是时光的拓印,守望是血脉的密码——题记

老式台灯的暖光在1978年台历上晕开涟漪,于川擦拭父亲遗像的手突然顿住。玻璃相框映出窗外飘雪,恍惚间与1950年的暴风雪重叠——那年父亲十岁,正跪在结冰的河面上凿洞捕鱼,裂缝中浮起的不是银鳞,而是母亲沉在冰层下的蓝布头巾。 

是的,父亲十岁那年,天塌地陷,突然失去了母亲,童年的温暖戛然而止,祖父因“中年丧妻”一蹶不振,卧病床褥,生活的重担压在年幼父亲的肩上。他不仅要侍奉病榻上的祖父,还要带着年幼的弟妹四处乞讨、捕食。那些年,饥饿与寒冷如影随形,他的童年没有欢笑,只有无尽的苦难。

后来,战乱席卷家乡,父亲带着家人逃难到异地,在湖边搭建简陋的茅棚。尽管生活艰难,总算成了家。然而,年逾四十的他依然无子,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为了“防老”,他拼命劳作,省吃俭用,终于买下了几亩薄地。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他——解放后,土地按人口划分,人少“分母小”划了“高成份”,成了村里的“罪人”。

   “奔五十”时,父母终于老来得子,取名于川。儿子的出生让他看到了希望,更加拼命地劳作,只为给儿子一个更好的未来。然而,当年“高成份”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每当于川因聪明能干而受人忌妒,或因出身问题而失去升迁机会时,父亲总是连连自责不已,觉得“害”了儿子。

终于,在一次次打击下,父亲的身体和精神都崩溃了。他带着无尽的遗憾和自责离开了人世,后来留给于川的,只有一座孤坟和一生的愧疚。儿子顿时出现那种悲惨的场景:“霎时间天昏地又暗,爹爹您死得惨,乡亲们啊乡亲们……”,儿子擦干泪攥紧拳头:“谢谢父亲您给我生命和苦难的财富,我会化悲痛为力量,为我将来的孩子创造最好的上升条件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于川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教育儿子成才,“教学相长”并幸运地的当上小学教师。随即又两次破格进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任教,儿女也无与伦比地随同从小学到重点大学,直到顺利地毕业进入他们理想的事业舞台。“父子师生同校成长”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于川总会想起父亲,想起他肩扛树木、手牵弟妹的背影,想起他满脸风霜却依然坚毅的面容。

前日,于川看到一段视频:黄昏下,一个小男孩肩上扛着一大捆木材,胸前挂着衣衫褴褛的小弟弟,一旁的小妹妹手持劳动工具,背着野菜野果,他们奔忙在回家的路上,脸上写满了担忧,担心着病榻上的父亲……这一幕,像一把尖刀,刺进了于川的心。他仿佛看到了年幼的父亲,看到了那个在风雨中挣扎的家庭。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忍不住呼喊:“爹,爹……”

那一声声呼唤,穿越了时空,却再也得不到回应。于川跪倒在地,痛哭失声。他知道,父亲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无数普通人的悲苦写照。他用坚韧和牺牲,换来了儿女的未来,却从未享受过一天的幸福。

于川抬起头,望向远方。夕阳如血,染红了天际。他仿佛看到父亲的身影,在黄昏中渐行渐远,却始终没有回头。他知道,父亲的爱,从未离开,只是化作了无声的守望,陪伴着他,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 

于川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伤痕,也是一曲人性的赞歌。他周身伤痛的父亲用一生的悲苦,他衰老的母亲用羸弱的生命换来儿子的生命,他们也换来了儿子儿孙的光明未来;而于川,则用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恩,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在那个充满苦难的年代,他们的故事,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坚韧、最光辉的一面。        ——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