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岁:元宵节记实与联想

标签:
元宵节李渔《笠翁对韵》书法“三无”“三有” |
分类: 其他 |
他家“三无”:“无一本书,无一支笔,无一人识字” (而是“三有”,即三座大山),没有受过家庭文化影响。倒是他想到儿时在小姐家,其公公是睁眼瞎的伯伯,他老人家没读多大的书,能背下“六十花甲”、“十二时辰”、“一年24节气”,他用笔记下来,至今还能横流倒背,尤其是老人家边摇孩子边哼着自编的“摇篮曲”,后来哄儿孙睡觉也曾用过且效果好。
下午,他用手机百度查资料,主屏上每每有名人大咖易中天视频,今见到,又想起前些年易教授父子相逢在学校一块的情景(当时设立“易庭源奖学金”),又想到楼上老刘(书记)父母都是当年西南联大读书留校的,楼下老刘(经济法)的父亲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四邻左右都是背景不凡的家庭文化家庭,更想到在当年初中班上56名同学中,“三无文盲”家庭(包括亲人)出身的真正只有二人,可见家庭文化环境潜在的影响是巨大的。跳出龙门,在武汉工作的老乡父辈皆非“三无”。
岁月不居,而轮到他自己作父辈,其责任是什么?——“誓死把它反过来!”苍天不负有心人,所以后来无数老乡知己者(都说“有哪一个,或哪几个能像你这样?),无论是羡慕的还是妒忌的,在口头上或在心里都一样——你的努力效果是“颠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