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家公目先生的书法《美篇》真美

标签:
张炳安公目先生五体书混元书美篇 |
分类: 艺术 |
近日,书法大家张炳安先生,应中国教育电视台之邀发出的书法“代表作”制成的《美篇》(第一辑)真美。
《美篇》既像是一部经典书法的鸿篇巨著,又如一本简装本似的“书普读物”,令人如饮醍醐。
先生高屋建瓴地从书法本体最应关注的“三个层面”,结合自己对中国书法的理悟,着眼“书体流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域,从篆—→隶—→真—→行—→草几种书体演进的过程,清晰地勾勒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而“混元书”则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在艺术层面上的高度概括、创新与提升。当然,它也是先生数十年笔耕不辍研习艺术的心路历程。
公目先生有很高的艺术境界:“研修自得,胸有标度,挥运从心;能者即师,守正出新,雅俗共赏。”他文理兼备,知识渊博。仅在书法领域,既从事学术评论,又工于书法创作,著书立说,成果颇丰。五体兼修,还另辟新体,《美篇》看点满满,各具特色浓浓——
浑厚圆匀的篆书
舒展别致的隶书
稳健雄伟的真书
活泼洒脱的行书
神采飞扬的草书
更有那斑驳殽杂的混元书
五种书体,五种风格,五彩斑斓,加之创新型混元书的“综合”,更是异彩纷呈,美轮美奂。


艺术是人类为追求灵魂的自由与高贵而进行的创作或欣赏的行为。不同时代书法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朴,均反映其时代背景下书法的生存状态。“笔墨当随时代”,当今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充盈,信息爆炸,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以及书法的功能发生变化,书法成为众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欣赏品。为满足这种精神需求,人们崇尚的艺术风格特征发生变化具有紧迫性、必然性,如出现“尚技”论、“尚趣”论不一而足。
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先生提出当代书法“尚式”论,曾遭人非议,认为“式”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其实,内容和形式不能截然分开,很多时候,书法的形式也是内容,正如“态”也是形式,但看做什么样的“态”“式”,就能呈现什么样的精神与情绪。反过来说,有怎样的精神和情绪,才能做什么样的“态”和“式”。
先生早年习书,现虽已年迈,仍穷经皓首、笔耕不辍。先生看似白发婆娑,却彰显出文人儒雅端庄气质,且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他紧跟时代步伐,其隶书、真书,尤其是混元书的“态”和“式”都发生了创新性变化。其“美篇”中,还通过巧妙的经营,运用色、形、声等元素,“给书法穿上盛装”,使整个《美篇》和谐高雅,扣人心弦。这是书家审美情趣选择的结果,也是观赏者激情的催化剂——“声形色齐舞,情景意相融”,从而让人们在欣赏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美篇》一经发出,全国数以万计的粉丝通过各种形式赞口不绝,有的尚以诗赞:
篆隶真行草,混元共六书。
笔笔如精器,字字胜玑珠。
墨道行兰亭,研修誉江都。
格调具清雅,品位媲三苏。
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努力,终究达到先生“倡导以文会友,主张无竞共美,坚持让作品说话”的主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